女子30分钟内8次转9000元嘀嗒拼车,司机怒斥,不懂行,被人忽悠!
这个新闻听起来非常令人震惊和担忧。女子通过嘀嗒拼车,在短短30分钟内完成了8次行程,并且获得了高达9000元的收入。司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女子并不真正了解情况,可能被忽悠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和思考:
1. "极端情况下的高收入:"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例如地理位置特殊(如机场、火车站附近的高需求区域)、需求旺盛、或者利用了某些平台规则漏洞、甚至可能涉及非法活动(如“血拼单”),理论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绝不代表正常或普遍现象。
2. "司机的质疑:" 司机认为女子“不懂”并“被忽悠”,这可能有几种情况:
"信息不对称:" 女子可能确实不知道实际的市场行情或平台规则,被高价订单“洗脑”或误导。
"平台机制:" 嘀嗒等平台可能有动态调价机制,在特定时段、地点,订单价格会非常高,吸引司机接单。女子可能接了多个这种高价订单。
"虚假订单或诈骗:" 不排除存在诈骗团伙,以超高价格诱骗司机接单,而女子可能是被利用的中间人,或者本身就是受害者(例如信息被泄露,被要求完成某些操作以获取“佣金”)。
"女子故意隐瞒:
相关内容:
网约车的盛行,给大家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乘坐网约车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显现。 日前,王女士通过"嘀嗒出行"拼车的过程中,竟落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诈骗圈套,半小时被骗9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在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王女士想通过嘀嗒拼车从上海去绍兴。很快, 有一名姓宋的司机,通过平台联系她,并提出,私下加微信。司机发现王女士的资料显示她的拼车次数为0,于是便忽悠她,以各种理由,先后8次让王女士转账给她。

半个小时内,宋某就成功骗取了近万元,随后拉黑了王女士微信。 其实,宋某的"嘀嗒出行"车主账号,也是假的,他买了两个嘀嗒平台账号,用于诈骗被害者。

今年5月,奉贤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宋某及其同伙孙某,批准逮捕。经查,他们用相同手法,诈骗了上海及安徽等地数十名被害人。 检察机关再次提醒,乘客选择拼车出行,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近期,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将以涉嫌诈骗罪,对两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来源:看看新闻
编辑:小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