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销售疑云,发动机型号前后不一,车主质疑遭遇误导

这是一个关于汽车销售中可能存在的误导问题。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以总结和分析如下:
"事件核心:"
"质疑方:" 车主 "质疑对象:" 江淮汽车(或其经销商) "质疑内容:" 发动机型号前后不一致,涉嫌销售误导。
"可能的情况分析:"
1. "正常情况下的型号变化:" "改款/换代:" 车型在销售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改款或换代,导致搭载的发动机型号发生变化。如果车主在购车前后(例如签订合同与提车时)发动机型号确实不同,需要看江淮汽车是否进行了明确告知或价格调整。如果只是技术升级或小改款,且性能、油耗等核心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且价格未作调整,可能不构成误导。但如果型号变化意味着性能、油耗、技术路线有重大差异,且未告知,则可能涉及误导。 "配置差异:" 同一款车型可能搭载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作为不同配置的选项。如果车主最初沟通或选择的配置与提车时实际搭载的发动机型号不符,或者销售人员在解释配置时存在含糊不清或错误,则属于销售误导。 "库存车辆:" 车主可能购买的是经销商库存的旧款车型,而新款车型已上市,发动机型号发生变化。
2

相关内容:

中国网汽车5月31日讯 (记者 王忆东)对于客运司机来说,车辆除了安全外,油耗和动力也是车主在选车时重要的考量标准。近日,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https://315.auto.china.com.cn/zlts.html)就接到一位江淮星锐节油王车主投诉江淮销售在介绍产品时,或存销售误导行为,致使入手的车辆油耗特别高,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油耗高动力弱 发动机型号前后不一致

车主尹先生告诉记者,购车前,江淮销售在介绍产品时,一直表示车辆搭载康明斯发动机,但当车主将车开回家后不久,却发现该车油耗颇高,“与销售介绍的油耗相差很大”。经自己查询发现,该车实际配备的是锐捷特发动机。

车主随即找到购车的陕西新星润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反应该情况,希望得到解决,但对方仅表示:“以实际合同为准。”记者从尹先生提供的购车合同照片看到,其发动机型号一栏内填写的是“HFC4DB3”。尹先生颇感后悔地告诉记者:“我当时也是大意了!咱也不懂英文,合同上就写了一串字母和数字,我就是出于对江淮的信任,没有一一核对……”

据车主称,江淮星锐节油王车型的发动机实际有几款品牌可选,包括康明斯、锐捷特及德威等,“当时买车我就是冲着康明斯发动机去的,跟销售沟通的也一直是这款,但到手却发现发动机是锐捷特的”。车主气愤地表示:“我出的是康明斯发动机的价格,拿到手的却是便宜了近一万块钱的锐捷特发动机,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尹先生坦言,目前手里的车因为发动机问题,油耗特别高,动力也特别弱,“这对于我们客运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我当初花高价选康明斯发动机就是为了油耗低,动力强”。对此,车主也曾联系过江淮客服,但对方的回复也令尹先生无法接受,“他们就是让我自己找4S店去解决。”

无奈之下,车主只得再次联系4S店,经反复沟通后,4S店销售人员承认当时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然而尹先生表示:江淮的销售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吗?“这不是低级错误,是欺诈行为!”

针对此事,记者也联系了江淮汽车,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江淮星锐车型发动机包括康明斯、锐捷特等几款,康明斯优于其他几款发动机。当记者向客服询问尹先生的发动机型号“HFC4DB3”时,对方表示该型号是江淮自产发动机,康明斯发动机型号为以“ISF”作为开头。

与此同时,记者也与该客服人员沟通了解了尹先生的投诉问题,对方表示:“以实际的购车合同为准”。

律师提醒消费者:应以书面购车合同为准

记者随即也就尹先生的投诉问题咨询了河南大河律师事务所的王永建律师,王律师表示,尹先生的情况,应该以书面合同为准。但作为汽车经销商,应该在书面合同中对发动机型号的代码给予明示。此外,4S店销售人员职务行为发生的错误,导致尹先生在选购车辆时误判。对此尹先生可以根据对方过错程度要求4S店给予相应的补偿或赔偿。

最后,王律师也提醒正准备选购车辆的消费者:应以书面购车合同为准,避免销售员的误导,对于相关参数或术语不明白的,应要求4S店进行解释说明,并以书面形式备注。

作为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于一体的老牌自主汽车厂商,江淮汽车一直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其整车产品覆盖了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客车、MPV、SUV、轿车等车型,涵盖了“思皓”、“瑞风”、“JAC”等品牌。

记者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4月产销快报中获悉,2022年4月,江淮汽车产量2.51万辆,同比下滑52.16%,1-4月份累计产量1.56万辆,同比下滑22.40%。销量方面,4月份,江淮汽车卖出2.74万辆,同比下滑48.36%。1-4月份累计销售15.68万辆,同比下滑21.42%。

不可否认,因受疫情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受挫,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出偏弱的态势,部分车企面临了产销的双重压力。但作为备受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如果在销售环节出现类似信息不明示、销售疑似误导等问题,或将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影响。记者在与投诉车主尹先生的沟通中,他不仅一次地向记者感叹:“‘江淮’二字不值十三万的车价!”

针对江淮汽车的投诉问题及发展规划,我网记者也向官方发去了相关采访,但截至发稿前,还未收到任何回复。

发布于 2025-10-10 16:46
收藏
1
上一篇:【网通社快报】天永智能成功中标江淮汽车发动机项目,共筑智能未来 下一篇:江铃汽车销量跌宕起伏,揭秘下滑背后深藏的结构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