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痛,有多少人在为这座古城惋惜其沧桑变迁?

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难以量化的问题。安庆这座城市,尤其是其历史文化遗产,确实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和记忆,也确实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挑战,这些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惋惜之情。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历史文化遗产的流失与保护不足:" 安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黄梅戏、桐城派文学、古建筑(如振风塔、城墙遗址等)等宝贵遗产。有些人可能惋惜看到这些遗产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或者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逐渐消失、被破坏。 2. "发展相对滞后:" 与省内其他一些城市相比,安庆在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可能相对较慢,这可能会让一些关心这座城市的人感到惋惜,希望它能有更好的发展。 3. "人才流失:" 和许多老城市一样,安庆可能也面临一定的人才流失问题,这会影响城市的活力和未来潜力,让一些本地人或关心它的人感到惋惜。 4. "个人情感与记忆:" 对于在安庆生活过、成长过的人来说,这座城市可能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和深厚的情感。当看到城市的变化,特别是那些不再熟悉的场景或消失的元素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怀念甚至惋惜的情绪。
"但是,"
"“惋惜”并不等于全盘否定。" 很多人可能既爱安庆的过去,也期待它的未来。他们惋惜的是某些损失或不足,但并不否定

相关内容:

作为一个对历史了解不深的湖北人,安庆这座安徽小城在我的认识里一直很边缘。

但最近安庆忽然“火”了起来。浅究一番后才知道,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其实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1】安庆:半城文气半城戏

最近安庆这个城市似乎很有点“火”。

这边跟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还硝烟未烬,重庆那边又爆出“长江F4”,这让曾经的“长江五虎”之一安庆很是落寞。

但最令人震惊的是,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这个常住人口仅四百多万的安徽地级市,竟走出了24位院士候选人,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截至目前,安庆地区共有38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工程院院士12人,院士人数位居安徽省第1位,全国第13位。

一座黄梅戏悠扬的江城,何以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摇篮?

它究竟是一座怎样神秘的城市?

【2】长江五虎

“长江五虎”是清末至民国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最为繁荣的五座城市的合称,包括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和安庆。

这一称谓源于五城依托长江水运与政策优势形成的区域经济主导地位,反映了当时贯穿东西的城市发展轴线。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作为西南交通枢纽兼具工业与改革职能;武汉凭借“九省通衢”区位发展为中部科教中心;南京作为古都兼具航运与软件产业优势;上海依托入海口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安庆曾为安徽省会及皖文化发源地,因水运兴盛成为军事与经济重镇。

五城在近代工业、交通及贸易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如安庆诞生中国首艘蒸汽机轮船,汉口开埠通商等。

“长江五虎”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然而,时过境迁,100多年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依然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

重庆、武汉、南京均为新一线城市,上海则是四大一线城市之一。

只有安庆,自1952年省会迁至合肥后,叠加战争破坏与交通方式变革等因素逐渐衰落了,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2024年长江五虎 GDP

网友戏谑,如今的“长江五虎”已经变为了“长江F4”、“四虎一猫”。

安庆人自己也很无奈,曾经的“长江五虎”现在已经落到“安徽第五”。

【3】安庆的衰落

安庆的繁荣和衰落,都源于它独特的战略位置。

安庆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江和皖河的汇集处,又是南京的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镇。

清朝初期的诗人钱澄之写诗赞道:“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基于这个原因,清朝会在江苏、安徽分家后,将安徽省城设立在安庆。

安庆成为省城后,各种资源聚集于此,带动了工商业、农业的蓬勃发展。可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将都城定在南京(天京),太平军和湘军就围绕着安庆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这场拉锯战断断续续打了七八年。在1860年—1861年,双方更是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大决战。决战的结果是,曾国荃率领湘军击败了太平军,攻陷了安庆。

旷日持久的战争,摧毁了安庆的繁荣,将这座城市变得满目疮痍。虽然战争结束后,省城依然迁回了安庆,曾国藩还在安庆启动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新式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但重建工作异常艰难,安庆很难恢复昔日的繁华景象。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了安庆,安徽省城被迫迁移到六安、屯溪等地。日军在安庆烧杀掠夺,再次摧毁了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许多产业遭到覆灭性打击,就此消失。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会没有搬迁回安庆,而是转移到了合肥。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会。此后,安庆不再成为省会,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后,变成了今天的地级市。

一个地级市拥有的资源,显然无法与省会城市相提并论。

70年来,安庆悄然走向了平庸和没落。安庆的地区生产总值还赶不上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零头。甚至在安徽省内部,安庆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都不算高。

【4】安庆的历史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自知府黄干筑起“九里十三步”的城池轮廓,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建城史。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安庆一直为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安徽省第一座电厂、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也诞生于此,安庆是安徽近代化的“产床”。

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举起“新文化”的旗帜。

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会。安庆行政区划几经变迁后,变成了今天的地级市。

【5】安庆的文化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典故的发生地。

是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

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6】安庆的城市名片

振风塔

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坐落于迎江寺内,濒临长江。

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高达60.86米。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振风塔临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

天柱山

汉武帝南巡至安庆境内,仰望天柱山奇峰凌云,挥笔敕封其为“南岳”。

这座被《史记》记载的名山,虽在隋文帝时将南岳名号让予衡山,其“古南岳”的文化地位却从未动摇。

黄梅戏两百多年前,安庆码头飘起质朴的采茶调。谁曾想,这乡野之声竟孕育出黄梅戏——中国五大剧种之一。1956年,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登上银幕,“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瞬间风靡全国,让“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飞入百姓家。

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

今天,我才知道,吟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是安庆怀宁人。

发布于 2025-09-30 05:46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安庆,从省会蜕变为地级市,千年人文景观依旧璀璨 下一篇:驾校教练月入2000+,揭秘他们为何如此卖力教学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