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领先到亏损百亿,北汽如何从比亚迪手中跌落神坛?
北汽集团(BAIC Group)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战略失误、市场竞争、内部管理、政策变化等多个层面。它从曾经的全球汽车巨头滑落,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其经历为许多企业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战略摇摆与定位不清:"
"过度依赖国企体系:" 作为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北汽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完成国家任务、承担社会角色以及维护体系内的利益,这可能使其在市场化竞争中反应迟缓。
"自主品牌(Bj)发展缓慢:" 虽然北汽拥有北京牌(Bj)等自主品牌,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品牌形象、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都相对较弱,未能形成强大的市场支撑。
"合资品牌依赖过重:" 北汽与奔驰的合资(北汽奔驰)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但过度依赖单一强势合资伙伴,当市场波动或合资伙伴策略调整时,自身品牌的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其他合资品牌(如现代、吉普)的表现也未能完全达到预期。
"新能源战略犹豫不决:" 在新能源汽车(NEV)浪潮兴起初期,北汽虽然有所布局(如北汽新能源),但整体投入和战略决心相较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显得不够坚决和聚焦。错失了早期积累技术和市场优势的黄金窗口期。
2. "
相关内容:
现在提到国产新能源,相信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会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大量装车应用,旗舰轿车-汉的持续走红,发布后就供不应求的超级混动DM-i等等,都给比亚迪这个主打新能源的国产品牌,带来了大量的关注与认可。



但是如果把时间推到回2020年之前的话,那国内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车企可不是比亚迪,而是北汽新能源。当年的北汽新能源可是力压比亚迪,连续七年拿下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而2017年那会,它更是把特斯拉都拉下马,拿下全球销量第一。

具体到车型上,就是北汽EC系列勇夺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北汽EU系列以月销破两万的成绩,拿下自主轿车销冠。


当然,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再去看北汽新能源(现隶属北汽蓝谷),完全可以发现这个曾经力压比亚迪、特斯拉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沦落到年销两万台(26217辆),亏损50亿(北汽蓝谷预计亏损48-53亿)的境地。2021年50亿的亏损,加上2020年60亿亏损,北汽新能源的亏损已经突破百亿大关了。

看到这,不少网友就想问了,近几年的大部分自主新能源(包括新势力)不都是在一路暴涨,转亏为盈么?怎么北汽新能源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呢?曾经叫板比亚迪,如今比亚迪俨然成为了国产新能源“一哥”,为何北汽新能源反而巨亏呢?今天,疆哥就和大家一起来好好聊一聊。

1、补贴退坡,网约车、共享租车市场饱和
年亏50亿是当下的果,想得到因,还得从北汽新能源当世界第一那会说起。彼时北汽新能源能当上第一,其实主要在于当时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和网约车、共享租车的的蓬勃发展。那时一台新能源车的补贴(国补+地补)往往有大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也就是说买一台车一半钱自己掏,一半钱补贴付就行。

当时新能源车这样的设定,其实非常符合注重车价低、运营成本低的网约车、共享车的需求。于是乘着“东风”的北汽新能源,就这样大卖了起来。但是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步入2019年之后,补贴就开始大跳水了。与此同时,网约、共享车也逐渐“饱和”,不随时势变动的北汽新能源,就开始变得不那么讨喜,销量也随之下降了。

2、缺乏“亮点”支撑,质量还不稳定
虽说当时不讨喜的的新能源并非只有“北汽”一家,整个新能源市场基本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但各大车企的处理办法却不尽相同,像比亚迪,就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长城(欧拉),在颜值上下功夫;五菱,用价换量;小鹏,主攻自动驾驶;理想,则别出心裁的推出增程式新能源车。





而北汽新能源,却依旧奉行“油改电”策略,卖着和之前差不多的产品。

2018款北京EU5(2018年4月上市,续航416-405km)

2018款北京EU5(2021年12月上市,续航350km)
要是这一样的产品质量好些,倒也还问题不大,毕竟之前的基础盘已经有那么大了,口碑传开了也有利于后续产品的销售。但问题是,老一批北汽新能源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时间久了续航腰斩是常态,刹车时熄火、电池寿命衰退快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不少网约车司机,对此苦不堪言。

3、高端市场入不敷出
看着低端市场混得这么拉跨,“北汽”打起了高端的主意,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极狐,想让它像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一样,在高端领域弯道超车。

2021年北汽为了提升极狐品牌的影响力,就砸下了17亿左右的资金,但给极狐全年带来的销量,却只有寥寥数千台(4993)。而在影响力方面,极狐唯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就只有那台用上华为自动技术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然而可惜的是,这一版本推出大半年了,依旧处于预售状态,正式上市貌似是遥遥无期。


小结
因此,北汽新能源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疆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它过分依赖政策红利,生产的车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售后服务没有跟上,这直接导致了销量的持续暴跌;而另一方面则是,它在进行品牌向上的发展时,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和优势,而是靠一些噱头来达到为自己宣传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还表示:北汽集团自主品牌板块将冲击13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其中北汽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万辆(去年卖2.6万辆),其中含极狐4万辆,未来争取冲击30万辆!不知道“北汽新能源”,今年又会拿出什么来实现目标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北汽新能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