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质疑,中国车辆耐用度落后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难比欧美
最近,俄罗斯媒体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汽车的文章,批评中国车辆的耐用度仅为德系的一半,并指出中国汽车容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中国汽车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研发、生产和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许多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并在各种汽车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中国汽车制造业也在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因此,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相信一些不准确的批评。
相关内容:

2025年年初,俄罗斯媒体对卖到那边的中国汽车开了炮,说耐用度只有德系车的一半,容易生锈,整体品质跟欧美车比起来还差一截。这话听着刺耳,但得承认有数据撑腰。2025年1月,俄罗斯的拉马克防腐中心出了份测试报告,专门针对17个中国汽车品牌,在26个不同地区搞了实地检查。

结果不是太好看,有5个品牌的新车开了两年,车身就锈出洞来,而同一批测的德系车顶多表面轻微氧化。俄罗斯冬天冷得要命,零下30度是常态,路上还撒盐防滑,这玩意儿对车身腐蚀特别狠。中国车用的一些材料和涂层,本来是为国内温和气候设计的,到了那边就扛不住了。报告还提发动机寿命,中国车平均5到7年,欧美车能跑到10到15年,这差距直接影响二手车价值和日常用车成本。

俄罗斯车市这两年变天了,本来欧美日韩品牌占大头,但从2022年冲突后,那些车企撤得七七八八,留下空档。中国品牌赶紧补上,2023年出口俄罗斯超90万辆,占进口车八成。2024年销量前十里,九个是中国牌子,像奇瑞、哈弗、吉利这些,市场份额冲到58%。价格实惠是关键,一辆中国SUV可能就德系车一半钱,配置还高,配件容易找,修起来不贵。
俄罗斯地广人稀,路况复杂,冬天长,这些车一开始卖得飞起,尤其出租车市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好多司机换了中国车。但用着用着,问题冒出来了。出租车工会主席波罗科夫说过,中国车大概跑15万公里就得大修,欧洲和韩国车能顶25到30万公里。媒体抓着这点放大,生意人报和AUTONEWS这些,连续发文批,说中国车寿命短,塑料件老化快,触屏在冷天失灵。

生锈是头号槽点。俄罗斯媒体报道,部分中国车金属部件寿命不到两年,尤其西伯利亚那边,新车半年就现锈斑。原因出在材料上,好多中国车用普通钢板,厚度薄,电泳涂层也不够厚,防盐雾能力弱。德系车不一样,用镀锌钢板,空腔里还注蜡,防腐能撑12年。俄罗斯标准局2025年抽检进口车,发现一些中国车型刹车和噪音不达标,跟腐蚀有关。

消费者投诉也多,2024年俄罗斯论坛上,车主贴照片,车门排水孔和底盘锈迹斑斑。国内其实也有类似反馈,2021年消费者平台锈蚀投诉占三成,涉及63个品牌231款车。但在俄罗斯放大,因为气候极端,零下70度的地方都有,车得适应高负载和盐渍环境。中国车企起步晚,燃油车时代追赶德系,工艺积累少,成本控制紧,就在材料上省了点。

不过话说回来,这批评不是全盘否定。测试里,吉利和长城这些品牌表现还行,在俄罗斯开了4到5年没大毛病,寿命能到12年。拉马克中心更新数据,说这些车通过加厚涂层和本地调整,腐蚀抵抗力上来了。俄罗斯媒体也承认,中国车在新能源上翻身快。
比亚迪的ATTO3成了欧洲热销电动车,2024年出口超200万辆,高价车型占比25%。小米SU7用一体压铸车身,防腐对标特斯拉,在瑞士雪地测过,稳得很。中国取消强制报废后,推动车企给12年防锈保修,像一汽大众和奥迪这些,镀锌板加蜡封,测试过关。俄罗斯市场2024年中国车销量增长30%,靠的就是技术升级和本地化。

车企也没闲着,面对批,赶紧改。长城在图拉建厂,本地采购率62%,生产适应俄罗斯的车型。奇瑞计划设发动机厂,用锰钢护板防锈。比亚迪把镀锌层加到120克每平米,电池系统在零下20度保75%续航。问界测了3.5万场景,确保零下40度正常跑。
这些动作让市场稳住,尽管2025年上半年投诉多,经销商关了450家中国门店,但整体份额没掉。俄罗斯政府一边严标准,一边延简易进口到2027年,靠中国车填空。专家说,这争议是转型阵痛,中国车从性价比拼到耐用性,得补材料和售后课。

用户习惯也得说说。俄罗斯车主保养意识强,但沿海或多雪区不及时清底盘盐渍,锈就快。国内车主也这样,4S店有时推责任,说用户用不当拒保修,加剧信任问题。
政策上,中国年检严,老车容易淘汰,平均用车6到8年,美国是12.5年。参考欧美,长效质保能逼行业进步。俄罗斯新规加税38%,认证12个月,逼中国车优化安全和防腐。

整体看,中国汽车出口585万辆,俄罗斯是最大买家,金额152亿刀。但质量反馈让市占率虽高,却不稳。行业人士承认,燃油车生锈老问题,新能源虽好,但铸铁件涂层坏了也锈。
俄罗斯工业局数据,中国SUV五年维护成本超新车价,这让司机犹豫。媒体批得狠,但也推中国车进步。从模仿到创新,起步晚但跑得快。2025年,俄罗斯出租车公司混采,减少全靠中国车依赖。

批评像把尺,量出短板。中国车在俄从填空白到主力,质量关过不去就站不稳。未来靠品质立足,不是只拼价。产业底气足,前景亮堂。
俄罗斯媒体指,耐腐蚀性不如欧洲三分之一,金属寿命短。但中国车企投5%研发在极端适应,德系投三分之一,差距在缩。吉利用德国胶焊和机器人喷漆,保修3到6年,消费者信心上来了。

市场动态变,中国车在俄份额62%,主导地位稳。但争议让退货率升,经销商头疼。2025年2月,AUTONEWS跟进,分析适应性,江淮东风排名后,寿命2到3年。民调1500车主,四成不满腐蚀。协会会议讨策略,销量虽领,增长缓30%。

中国车出口战略拐点,高增速不再,得转高质量。俄罗斯吐槽寿命不足一半,易锈不如欧美,但数据看,进步明显。比亚迪刀片电池全球销冠,蔚来碰撞测比肩国际。新能源是翻身仗,电动车出口破200万,打破低质印象。

补课方向清,材料升级首当其冲。镀锌板、空腔蜡是标配。售后别推诿,用户教育保养。政策导长效保修。俄罗斯经验是镜,帮中国车全球练兵。批评尖锐,但中国车策马奔,答案在数据里。
总的,中国车辆耐用度问题在俄放大,但改进在途。品质是本,未来十年定胜负。俄罗斯市场检验场,中国车过关,就全球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