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汽车,骗补风波、山寨争议中,售后难题重重,如何稳居汽车市场?
力帆(Li Auto)在中国汽车市场所面临的困境,确实是其近年来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骗补、山寨、售后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对其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界立足构成了巨大挑战。要分析力帆如何在汽车界立足,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看:
1. "正视并解决核心问题:"
"骗补问题:" 这是最严重、最影响声誉的问题。一旦查实,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后果,并进行彻底整改。这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审核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对于已发生的问题,需要积极应对,承担责任,重建信任。
"山寨/抄袭问题:" 虽然汽车行业存在设计借鉴,但过度模仿甚至抄袭会透支品牌价值,并面临法律风险。力帆需要建立原创设计能力,或者通过购买授权、与设计公司深度合作等方式获得合法且独特的设计。强调产品的差异化,而不是简单模仿。
"售后问题:" 售后是汽车销售的延伸,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口碑。力帆需要大力投入,优化售后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配件供应,缩短维修时间,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和处理机制。透明、高效、有担当的售后服务是挽回客户信任的关键。
2. "聚焦核心优势,回归汽车本质:"
"技术驱动:" 力帆在摩托车
相关内容:
什么事都掺和一番,就目前来看,还是没有几家企业有这等精力。然而,仅就力帆一家,便在骗补、经销商管理以及山寨上面玩了一转。现在,我们来细细了解一下这家从“商务摩托界”转型而来的汽车制造企业。
▲ 骗取国家补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每一个政策设计得多么严密,总有聪明人找得到它的空子,从而钻进去,谋得利益。由于环保越来越被重视,新能源汽车也显得愈加的重要,然而,不少车企看重了国家政策补贴这一块,利用生产汽车的资质而暗箱操作,获得巨额的补贴资金。
早前,国家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名单,名单中,力帆汽车赫然在列。随后,力帆发布了公告称,设计骗补的两款车型已在2016年全面停产,力帆汽车也将整改方案向工信部进行了汇报,下一步将按工信部要求尽快上报正式整改报告,争取早日接受整改验收,以尽快恢复被暂停的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
虽然在第二批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中力帆在列,事实上,力帆新能源骗补是由来已久,而这次已属于第二次处罚。
▲ 经销商管理的疏忽
生产了产品就要寻求经销商合作,而与此同时,作为合作伙伴,经销商的所作所为也关乎着品牌的形象。
今年1月份,就有消息称力帆汽车云南昆明一家4S店人去楼空,导致二十多名车主付了车款却因为拿不到车辆合格证无法落户上牌。原来,该家4S店“因自身债务纠纷导致资金链断裂”,将合格证抵押银行而取得资金,结果直接导致了拖延合格证、车主新车无法上牌。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并非力帆经销商首次出现这种情况,早在2011年,就有力帆的车主投诉,自己所购买的新车迟迟拿不到合格证,以致新车与黑车无异,所幸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之下,力帆经销商才紧急配合。
▲ 走起山寨之路
去年广州车展上,力帆就发布了一款全新MPV,该车命名为轩朗。本以为这款新车会结合轩逸和朗逸的优点,然而偏偏在造型上山寨了福特的MPV车型S-MAX。仔细对比图上的轩朗和S-MAX,虽然轩朗的前脸与S-MAX不尽相同,加入了不少的镀铬条,但是整体来看还是类似马丁脸。
尤其是侧面,贯穿门把的腰线、轮廓以及压低的车头,还有引擎盖上面线条的设计,都几乎一模一样。尾部部分小编就不再多提了,尾灯还有后挡风玻璃,轩朗的山寨气息更是浓厚。
▲ 总结
利用生产汽车资质之便而骗取国家补贴,与经销商的合作管理上出现重大的疏忽,甚至是走起了山寨抄袭其它品牌之路,力帆这些年显然都在自毁前程。撇开骗补、管理上的问题不说,诚然,力帆本身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是较低消费人群,这类人群只看重产品的价格,而常常忽视决定产品性价比的质量、配置等等,况且,车低价、能开便可,山寨更是不在意,这也间接让力帆动了歪念。必须一提的是,作为一个自主品牌,力帆能否坚持走着正向开发的道路,还需自我和大家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