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视角下的揭阳,一场南北文化的交融之旅

从一个典型的北方人视角来看待揭阳这座南方城市,可能会有以下一些看法和感受:
1. "气候与环境的直观感受:" "炎热潮湿是第一印象。" 北方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但相对干燥。到了揭阳,首先感受到的是全年都非常高湿度下的炎热,即使不是最热的时候,也感觉身体被湿气包裹着,很不适应。可能觉得这里的夏天比北方很多地方更“闷”,更难熬。 "绿化和城市面貌:" 北方城市可能更注重硬质景观和冬季的萧瑟美。揭阳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绿化非常好,到处是树木,即使在夏天也显得生机勃勃。城市可能看起来更“南国风情”,细节上(比如屋檐、窗户设计)也可能感受到不同于北方建筑的风格。
2. "语言沟通的挑战:" "口音差异巨大。" 北方方言(普通话的“母语”背景)与揭阳的客家话、潮汕话(或其变种)差异极大。即使对方说普通话,可能口音也比较重或者听不懂。这会一开始造成沟通障碍,需要适应或者依赖普通话交流。可能会觉得这里的“本地人”沟通起来不太方便。 "“听不懂”的普遍性:" 在很多北方城市,听不懂当地方言不算稀奇,但在揭

相关内容:

刚毕业没多久,自己来广东工作过好多年。待的最长时间是深圳,不过周边的城市也都去过,像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佛山,肇庆,河源等。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去旅游的。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珠海御温泉,龙门铁泉,广州的长隆欢乐世界,河源漂流等等。

揭阳还是第一次来,之前也只是听说过广东有个市叫揭阳。关于这个城市的其他信息了解并不多,现在终于来到这里了,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现在每天最困惑的是不知道吃什么,这边的饭菜好多都没吃过,其实走到餐馆也有点尴尬,要问好久才知道要吃什么。比如第一次听粿条,压根不知道是啥。虽然自己在深圳待过比较长时间,感觉从来没有在吃饭上这么纠结。深圳真的是包罗万象,哪个地方的吃的都能找得到。小店超多,能满足各个地方的人需求和口味。所以来到这边,索性每天点外卖了。

没来揭阳前就说这边的人有点排外,比如潮汕话。第一次知道粤语和潮汕话是完全不同的。揭阳人之间都是讲潮汕话,不像在深圳大家都讲普通话。

揭阳人做生意非常务实,比如今天大家沟通很好,可能明天会翻脸不认人,这是我在网上搜索的。这边的商业气息明显比我们北方的的二线省会城市浓厚。有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比较玉器,不锈钢。个体小老板特别多。

揭阳可能在广东省经济很一般,但是我总体感觉个人财富群体明显优于我们省会城市,从开的车的级别上来看,也似乎要好一些。物价比我们的省会城市还要高一些。

揭阳的城市建设明显落后于我所在省的三四线城市。连个像样的大型购物广场和知名超市也没有。我们那边的同级别的城市,不管环境,卫生,公园,学校,医院超市各方面明显要优于揭阳。比如人人乐,华润万家,银泰城全国知名的超市,万达广场等购物中心比比皆是。这边的小超市和便利店确实多,食品质量有待提高,小超市的过期食品可能会多一些。

揭阳整个城市属于重商文化,对教育感觉不够重视,对小孩子艺术教育稍微多于文化课成绩。整体教育水平偏低比较多,素质稍微有待提高。比如刚认识,有外地人在场的情况下,还是在讲潮汕话。马路上汽车对着行人乱按喇叭似乎非常普遍。

感觉广东人对吃很讲究的,潮汕人可能是广东人中最讲究的吧。潮汕人吃牛肉也是让人挺吃惊的,似乎每天都离不开牛肉,还有功夫茶。对美食的追求是北方人所不能及的,比如吃牛肉火锅,牛的各个部位都标明需要几秒钟。第一次喝了和中药一样苦的蝎子汤。

潮汕地方好像比广州和深圳还要热,胳膊都晒蜕皮了,也晒黑了好多,阳光太强烈了,下午一点到五点最好不要出门。

揭阳人可以说整个广东人都不胖,个子也都不是非常高,说话轻声细语,不像北方人大嗓门。相对广东其他地方的人,有那么一点点感觉是不是揭阳人私下里脾气稍微大一点吧。

揭阳人总体还是很好相处和沟通的,很好客的。不管是刚认识还是认识有段时间了,都可以喝上一杯功夫茶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我刚来揭阳这座城市不到一个月的感受吧。只代表我个人的感受和主观看法,没有地域歧视。大家对揭阳这座城市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想法。或者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发布于 2025-10-04 12:30
收藏
1
上一篇:挑战极限,我们全TM做到了!布加迪Tourbillon巅峰之作深度解析 下一篇:细说广东3,沉默低调的广东性格——与北京、上海人性格特点的深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