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民生之问,聚焦“价格怎么样?”破解民生难题
“价格怎么样?” 这句话反映了习近平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物价问题。在中国,价格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和生活质量。
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价格”,并强调要"保障基本民生","稳定物价",让人民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以下是一些习近平关于民生和价格的重要论述: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这句话体现了习近平心系百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价格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物价是否稳定,能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保障基本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物价的稳定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前提。
"“要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物价的调控,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特别是要保障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
"“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定的物价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包括价格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而言之,习近平对“价格
相关内容:
“有什么特色菜?”
“你们看这价格怎么样?”
3月19日,云南丽江古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途中路过一家餐厅,他边翻看一份菜单,边这样询问游客的感受。
“还是很实惠的。”游客道。
简短的对话,折射出总书记对于民生的深深牵挂。
物价直接影响百姓生活,是度量民生冷暖的“温度计”。从价格变化里,可以最直观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每到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与老百姓拉家常、问冷暖。其中,价格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走进乡村、社区、学校的食堂,总书记关心大家吃得怎么样。
考察甘肃兰州一家养老餐厅时,他询问“一餐饭多少钱?”“贵不贵?”“饭菜的质量和卫生有保障吗?”
在青海西宁一所中学的食堂,他询问“一碗拉面多少钱?”“多大的碗?”总书记还特地叮嘱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
春节前夕察看商超店铺,总书记关心供应足不足、价格涨没涨。
在甘肃兰州五泉菜市场,他询问“菜价涨了没有?”“本地菜多不多?”听到菜价稳定,总书记点了点头。
在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火腿摊位前,听到商家说“保证不涨价”,总书记笑着说,“但也不要亏本哦”。
走村入户看望群众,总书记还关心老百姓的日常开支贵不贵。
在贵州化屋村考察时,他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询问“做饭用电,电费贵不贵?有了自来水,洗澡都有热水吧?”
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他询问前来就医的村民,看病方便不方便、医疗费用贵不贵、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意不满意。
从菜价到肉价,从餐费到电费、医疗费用……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总书记所关心的。
在福州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把抓“菜篮子”作为一件大事,每天看菜价。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谆谆告诫:“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关键时间节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重要关键词。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从“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多项举措,致力于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总书记对于价格的一次次询问,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关系着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丨来源丨中国新闻网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审核丨冯宇强 刘英娜
丨编辑丨吴 鹏 张家福(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