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居儿童死伤之首!竟有8成发生在乘车时?

  • 2023-12-16 09:01
  • 车展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最重要的资产。然而台湾不仅被国际认证为「行人地狱」,就连马路上最弱势的「儿童」也没有获得应有保障,除了道路设计很有问题外,儿少缺乏交通教育、家长的危机意识不及格也是一大主因,这里告诉你教战守则,有小朋友的爸妈最好牢记,远离意外风险!

先从数据谈起 儿童交通死伤率居高不下

根据交通部公布的数据,统计过去5年(2018~2022)间,全国12岁以下儿童交通死伤人数高达4万6206名,更有101名儿童不幸死亡,平均每天有超过25个儿童因交通事故伤亡,造成无数家庭破碎,而这些来不及长大的小孩,更成为父母一辈子的遗憾。(图/新北市交通局)

「事故伤害」是台湾儿童主要死因,其中又以运输事故为大宗,以2022年资料为例,儿童交通死伤有8成发生在乘车时,其次才为步行(11%)与骑乘脚踏自行车(8%)。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儿童搭乘机车或汽车时死伤占比高,这与国中小学生上下课多由家长接送有关,而交通工具的选择又以机车超过5成为最多。

儿童道安问题如何解?

为什么家长会想要亲自接送儿童上下学,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国内的「通学环境」实在让人担忧。就有专家建议应该先从工程手段下手,例如划分学区範畴、规定速限,并加装行人号誌、减速带、安全护栏等设施,而周边道路也应该全面改善,包含行人道拓宽、增设庇护岛、行穿线退缩、採用Z字型行人二段式穿越道等等,不只家长能放心让儿童自己上下学,也有助于改善整体行人友善环境。(图/台中市政府)

除了工程面外,儿童的交通安全观念也要从小培养,因为教育是花费成本最低,但却可能是影响最广、最深植人心的做法。政府应将交通安全纳入学校教育,教导孩子过马路的正确行为及观念、灌输「行人优先、停让文化」的行车礼仪,同时也建议家长可以实际带孩子走一遍学区周遭道路,让孩子了解路况外,也能规画出一条安全的通学路线。(图/台北市安全驾驶教育协进会)

交通方式不同 注意事项也有差?

为了教导家长接送小孩的正确观念,交通部与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合作,举办「爸妈知识够 儿童安全GO」的网路影音活动,透过情境短片模拟「步行」、「汽/机车接送」、「骑乘自行车」等交通方式,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先从大方向说起,无论你是何种交通方式,接送小孩切记要在校门口同侧,因为如果在道路对面等,意味着小孩得自己过马路,此时目光可能锁定在家长身上,反而忽略看清左右来车,二来是小孩对于「闪烁的小绿人」缺乏判断力,若贸然穿越马路危险性极高!

机车是国内民众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不少家长贪图距离近、临停方便,也都会用来接送小孩,但机车防护力低,一但摔倒后果恐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配戴符合规範的安全帽,尤其挑选时要注意符合儿童头部大小,才能提供适当的保护,可别贪小便宜,让小孩带大人的安全帽,出事了才后悔就来不及了!(8891资料图)

汽车虽然是「铁包肉」,发生碰撞事故时相对能提供较安全的保护,但可别因此轻忽了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未依规定乘坐,不只对小朋友有风险,还可能吃上新台币1500~6000元的罚单。举例来说,若家中是2岁前的婴幼儿,就必须强制乘坐反向型汽车座椅,主因是此时小孩颈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头软趴趴的左摇右晃很容易受伤。(8891资料图)

新闻上常出现汽车后座小朋友开门,误伤行人或骑士的交通意外,若是急忙跑下车,还可能被后车追撞,相当危险!因此,家长不只要注意「儿童安全锁」锁了没,也要教导小孩「二段式开车门」的正确观念,先微微开门、探头查看,确认无人车后才完全开启,避免造成他人受伤!(图/交通安全入口网)

随着小孩升上高年级后,许多家长也会放心让他们骑乘自行车外出或上学,尤其YouBike微笑单车到处可见,且租借便宜又方便。但专家建议儿童初次接触自行车时,家长应该陪同教导,并提醒出发前,车辆检查的工作不可少,例如调整适合的坐垫高度,并确定把手、煞车、轮胎、车铃等是否能正常使用,最好也要配戴合适且有安全标章的自行车帽,骑车上路才能安心!


快问快答

为车友解决汽车生活中碰到的选车、买车、用车等问题,这里汇集了汽车购买、养车、用车、汽车维修、故障处理等各方面汽车知识问答。

Demo Image Demo Image Demo Image Demo Image Demo Image
Background 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