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七国集团揭秘,成员国名单、总部所在地、组织性质及成立时间
关于G7(七国集团)的信息如下:
1. "哪七国?"
G7的七个成员国是:
加拿大 (Canada)
法国 (France)
德国 (Germany)
意大利 (Italy)
日本 (Japan)
英国 (United Kingdom)
美国 (United States)
2. "总部在哪?"
G7 "没有"一个永久性的、固定的总部。它是一个由主要工业化民主国家组成的国际论坛,其领导层和会议(如年度峰会)在不同成员国轮流举办。秘书处设在法国巴黎,但这个秘书处主要负责协调G7峰会相关的行政事务,并不等同于G7的“总部”。
3. "是什么组织?"
G7是一个由世界上最大的发达民主国家组成的"非正式国际论坛"。它的目的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对话、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科技等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并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它不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组织,更侧重于领导层层面的协商和协调。
4. "何时成立?"
G7的前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经济 summit(经济峰会)"。首次G7峰会于 "1976年" 举行,当时的成员国是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
相关内容:
G7:局外人的饭局

说到“G7”,就像说起小圈子的饭局: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坐在餐桌上的,全是那些老牌有权的人物。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场合,中国永远不是主角?讲讲G7,先别急着翻资料,故事里有门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到这个圈子喝茶。这七个发达国家的头头,每年都要聚一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七个名字凑一起,像极了那种只留座给熟人的小团体。每次聚,必须是最大的一把手亲自出面。不能随便派个副手凑数。场地还是年年换,不许固定。如果你想去G7的“总部”看看,抱歉,人家根本没那地儿——像某种漂浮的俱乐部,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走到哪儿,牌子就挂到哪儿。

一个圈子,要想有影响力,规则就得立得死死的。更何况这桌主菜是全球经济。咱们总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其实,每次G7聚会,背后都是自己的经济小九九。七国也有外人的时候,可中国——这个人口大户,制造业老大,从来都是门外看热闹。倒不是没人想,中国太大、太复杂,坐进来怕是这桌味道都变了。
追问一句,这圈子是怎么拉起来的?时间要倒退到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资本主义国家手头都有点紧,经济状况像得了流感。头头们自顾不暇,硬着头皮也得商量对策。法国带头喊了一嗓子,要搞个国事大聚会——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都来,都是各国掌门人,大佬们围坐在法国的沙龙里熬夜。“咱们一起找法子过冬吧!”

刚开始五个人,没多久意大利搬了张椅子过来,成了六国。时间是1975年11月,法国的会场里头,六国首脑头一次并肩喝咖啡、聊难处。隔年,加拿大也插了一脚。七国集团就这么定下来,凑成了我们后来熟悉的“G7”。
不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脉关系是绝对牢不可破的。那阵子,俄罗斯还隔山观虎。转眼到九十年代,风头开始变了。美国那场G7大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不知怎么的也要闹着进圈,一起开会、一起发公报。于是,八国集团的名头就冒出来了——G7变成G8。搞笑的是,虽然吃饭一桌,算账还是七个人的事,俄罗斯也只是沾点边,经济决策上就没它份。

好景不总常在。很多圈子,进得容易出得难,更别说G8这种顶级俱乐部。2014年,克里米亚风波一出,俄罗斯直接“强行收地”。美国说不行,这锅不能带你一起烹。于是,俄罗斯刚刚有了G8的头衔,马上又被踢回台下。说白了,俄老大的座位还没坐暖呢,就变成“后门被关”。从那时开始,到今天,八国峰会就彻底消失了,G7又重新成了独角戏。
每次G7的地点兜兜转转都不同。最近的一场是在日本广岛,2023年开演。日本手里揣着“主办权”,干脆来场“群英会”,把印尼、澳大利亚、巴西什么的统统了一遍。干得挺大气,不过旧规矩还在,G7的头把交椅绝不会让出去。如果你真去广岛凑热闹,会发现一屋子的语言、文化、野心都在头顶盘旋。中国依旧在“外面”,站在会场门口,里面说的什么,外面看不真切。那种感觉,就像小区里有一场邻居聚会,你明明是栋里最有钱的,却一直没收到请柬——可你也知道,里面的游戏,其实不是只看钱。

今年这一场,气氛比往昔还复杂。除了那些新面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被请了过去。这年头,谁都清楚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摊子有多乱。泽连斯基在日本广岛登台,几乎像在喊话:谁愿意帮我一把,谁愿意给我说句公道话?在G7的灯光下,他不只是来坐客,更像在搏命。可你要问,G7真能帮他多少?旁边的这些大国,这么多年下来,合计起来说大于做,比拼的是谁先出招、谁敢保底。
其实,说到G7,咱们中国人心里总觉得一种距离感。不是没实力,是圈子气味不太对。逢人便聊国际大势,总叫人感慨一句:“外面的世界看我们到底怎么看?”你说,这七国一年一次,分头各霸一方,结果是全球都得围着他们转一圈。到底是时代的惯性,还是谁都怕自己落单?

有时我在想,这种“谁请谁、谁不请谁”的派头,和那种家庭聚餐有点像。人都想靠近圈子,关起门来聊点真心话。外面的人,听到只言片语,总试着猜门里的风向。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光靠实力就能进门的。七国集团三十多年换血、扩容、驱逐,一桌大人物坐下了再散场。世界局势变了又变,谁还能保准这下场最终会变成啥模样?
就像G7这场广岛饭局。亲历的人,或许都在桌下踢踢鞋,心里琢磨下一步。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更像窗外观众。大国的游戏,圈内圈外,是非对错都在风里飘。你说,将来G7的桌上,还会多一个座吗?谁又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