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厂手工组装,Merkur XR4Ti为何令北美车迷集体颜面扫地?
这款Merkur XR4Ti确实是一个有趣且有点争议的汽车故事,它让许多北美车迷感到“尴尬”或“困惑”,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都与“德国工厂手工组装”这一标签背后的事实和期望落差有关:
1. "“德国工厂手工组装”的误导性标签:"
"实际地点:" 这款车并非在德国组装。它们是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德意志汽车装配公司(Deutsche Automobil Assembly, DAA)"工厂组装的。这个工厂确实是德国人设计和管理,使用了德国的模具和平台,但工人是美国人,采用的是典型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大规模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方式,而非德国常见的精工细作的“手工组装”概念。
"期望落差:" 北美车迷看到“德国工厂手工组装”,可能会联想到德国汽车通常的高品质、精细工艺和独特驾驶体验。然而,XR4Ti的实际生产方式更接近于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这与其“德系”身份和标签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觉被“欺骗”或至少是“误导”。
2. "Merkur品牌本身的尴尬:"
"市场定位与失败:" Merkur是福特汽车公司在1985年至1988年间推出的一个欧洲品牌,旨在将基于福特 Sierra 的 XR4Ti 和基于 Escort 的 Merkur XR2 sold in North
相关内容:
Merkur XR4Ti是福特欧洲在1984–1989年间开发并由德国Karmann工厂手工组装的高性能三门掀背车,专为北美市场(1985–1989款)推出。它基于欧洲畅销的福特Sierra平台,兼具家用与性能双重属性。XR4Ti前卫的外观设计和后轮驱动布局,使其在当时成为北美紧凑型性能车市场的独特存在。

20世纪80年代初,福特副总裁Bob Lutz主导将欧洲福特Sierra XR4i引入北美,补足当地市场对紧凑性能轿跑的需求。由于“Sierra”在美被通用汽车用于皮卡名称,XR4i改名为XR4Ti,增添“T”以强调涡轮增压发动机。福特将该项目命名为EA494,委托Karmann在德国莱茵工厂与Genk装配线合作手工生产,每辆车要开发850个专用零件以满足美国安全和排放法规,车辆总重增加约127kg。

XR4Ti保留了Sierra XR4i的三窗侧面造型和半截背掀背结构,但下部采用耐磨聚碳酸酯侧裙及前后包围。车身尺寸为4538mm×1712mm×1360mm,轴距2591mm,前后麦弗逊/多连杆独立悬挂配合三角臂与防倾杆,以及175/60R14或195/60R15的倍耐力P6轮胎,提供出色的弯道支撑与操控反馈。

XR4Ti搭载的2.3L Lima发动机,配备单涡管Garrett TO3B涡轮增压器和电喷,最大可输出160hp和225Nm扭矩,通过五速T-9手动或三速C3自动变速箱将动力送至后轮,前/后轴扭矩分配为47:53,并标配有限滑差速器。Car and Driver测试显示手动挡车型零百加速时间为7.0–7.8秒,0-400米用时约15.5 秒,最高时速达225km/h。

1985年上市时,XR4Ti标配空调、电动后视镜,可选电动车窗、电动门锁等。1987年推出K2版,配备滑雪架和K2品牌标识,限白色涂装,无机械改动。改装专家如Roush和Rapido提供动力包和底盘套件,部分车主可选择预装或后装套件,提升动力与操控。

福特预期年销16,000–20,000台,但首两年合计销售逾25,000台后销量快速下滑,1989年销量不足3,000台,总产量约53,000台。1988年福特取消“Merkur”品牌前缀后仅以XR4Ti名称出售,最终于1989年停产。

尽管XR4Ti未能延续长久商业成功,但其在Car and Driver十大车型榜单中曾获一席,被视为“最令人尴尬的十大车型”之一,却也有媒体称其为“十佳被遗忘车型”。它开创了福特在北美市场的欧洲性能车型先河,至今在改装和收藏圈保持高人气,是80年代美式紧凑跑车的经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