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幸运的英伦小镇,曾因管理严苛一度废弃,逆袭成功变身网红打卡地
上海有一个被称为“英伦小镇”的地方,它最初是上海的一个国营工厂,后来转型为一个集旅游、商业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在早期,由于管理不善和规划不合理,这个小镇一度面临被废弃的命运。但是,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个小镇成功地进行了转型,并逐渐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这个小镇的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小镇的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小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当地居民的参与:当地居民对小镇的转型给予了高度的支持和参与,他们的积极态度为小镇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 独特的文化氛围:小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上海的一个旅游热点。
4. 有效的管理:小镇的管理团队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小镇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为小镇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 媒体的宣传:媒体对小镇的报道和宣传,提高了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总之,上海的这个“英伦小镇”通过政府的支持、当地居民的参与、独特的文化氛围、有效的管理和媒体的宣传,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并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相关内容:
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外国商品和资金纷纷涌入上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从此上海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迈进。也正是有了这段历史,上海人才有小资情调,泰晤士小镇就是最好的例子。

泰晤士小镇,听名字以为到了英伦,其实不然,是上海人在自己的城郊,仿照英伦风格修建大型社区,由于仿照彻底,实在太像,被上海人在心里面当作了英伦小镇,位于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地处上海主城区的远郊,紧邻松江大学城,距离虹桥机场不远,只有不到40公里的路程。

说到泰晤士小镇,还得从“十五”期间,上海为了打造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规划的“一城九镇”说起,泰晤士小镇就是“九镇”之一,定位为外国人、白领和游客居住、生活的大型社区,整个社区占地15公顷,专门请英国阿特金斯公司仿照英国风格设计的欧美小镇,于2002年开工,历时4年,2006年建成对外开放。

泰晤士小镇说是英伦小镇,名不虚传。为了更接近英国风格,专门在小镇中央开挖人工湖,取名泰晤士河,湖泊四周是仿欧建筑,有教堂、广场、草坪以及各种欧洲风格住宅等,建筑多是红墙红瓦,尖顶罗马柱,再加上大街上的石板路,复古的路灯、电话亭等,分分钟让游客感觉穿越到英伦乡村。

当时在上海有这么一个英伦小镇,属于稀罕物,开业之初在上海引起轰动,去了很多游客,但或许是管理太严格,包括禁止车辆私自进入小镇等规定,游客不方便,体验感较差,最后被游客抛弃,尤其是在开业不久到2008年的几年时间,因为游客较少,小镇没有烟火气,一度以为被废,居然获得“鬼城”的称号。

还是上海人聪明,在泰晤士小镇即将被彻底抛弃时,开始转型,这次他们比较谨慎,根据小镇自身特点,结合上海人的小资情调调,将泰晤士小镇转型为婚纱拍摄基地,你还别说,真对上海人的胃口,先是不断有新人来这里拍摄婚纱,后来又成了小姐姐照相、打卡的首选地,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也算是上海不错的网红景点。

还得说是上海,不愧是国际化大都市,全国许多文旅小镇,废弃就废弃了,没有下文,只有在上海,能够咸鱼翻身。泰晤士小镇位置并不是特别优越,在即将被彻底废弃时,居然成功转型,这种情况也只能发生在上海,其它地方少有。所以说,泰晤士小镇生在上海,确实幸运,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