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万宾利自燃悲剧再上演,质量缺陷成罪魁祸首?
这起价值460万的宾利自燃事件,再次将豪华汽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目前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质量缺陷”确实是许多类似事件中常见的疑点和担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宾利自燃事件频发:" 近年来,关于宾利(以及其母公司劳斯莱斯)自燃的报道并非个例。这些事件往往发生在行驶数年或里程数并不算特别高的车辆上,这与普通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损耗程度似乎不太相符。这自然会让人怀疑是否存在设计或制造上的普遍问题。
2. "可能的“质量缺陷”诱因:"
"电池系统问题:" 电气系统是现代汽车自燃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豪华车,可能配备了更大容量、更复杂的电池组(如混合动力或插电混动系统)。电池老化、内部短路、电池管理系统(BMS)故障等都可能是导火索。
"线束老化或设计问题:" 高强度使用、日晒雨淋可能导致线束绝缘层老化、破损,引发短路。设计上如果存在线束布局不合理、容易受热或摩擦的位置,也会增加风险。
"零部件质量问题:" 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电气元件,如果使用了劣质材料或存在制造工艺缺陷,在长期使用后也可能发生故障,甚至引发火灾
相关内容:
本文为12gang.com原创稿件,作者刘紫涛,转载请注明出处
3月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人民路上,一辆停靠在路面的金色宾利突然起火,短短十分钟内这辆价值460万的豪车被烧成空壳,火被扑灭后车辆也彻底报废了。而根据当地消防大队的调查,车辆起火原因是副驾部位空调机起火导致的自燃。

据悉,该宾利轿车保修期为三年,目前车主胡先生怀疑是车辆质量问题导致的自燃事件,打算寻找第三方机构对自燃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当地消防大队的调查,车辆起火原因是副驾驶席空调机起火,虽说事故深层原因还待查明,但宾利在国内销售的汽车质量将无可避免受到质疑。


无独有偶,在去年2月份,在广州佛山,一辆价值400多万的宾利欧陆敞篷版在路上抛锚,随即车头冒出滚滚浓烟,不久便开始自燃,所幸周边民警第一时间取灭火器灭火,及时化解车辆险情。据车主陈先生介绍,这辆宾利才从距离始发地不到500米的4S店开出。事实上,宾利汽车近年出现不少召回事件,比如说2010年10月因立标设计缺陷召回近百辆车型产品、2013年10月因陶瓷刹车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召回百余辆车型产品。


而近年汽车自燃并不罕见,而事故车主普遍认为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自燃在维权上比较困难,但茶哥建议车主还是先做好生产厂家、消防部门和第三方监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评估工作,理清责任,避免产生矛盾纠纷,如果查明是因为车辆质量问题导致的自燃事件,宾利厂商也将难辞其咎,而且鉴于“315”将近,厂家也会更为慎重处理这些问题。
虽说相比其他方面的维权,汽车自燃的维权因为举证困难而较难处理,但也不乏成功例子:
2010年1月,深圳的程先生所购买的一台手动豪华版比亚迪F3在深汕高速上熄火自燃,并彻底烧毁。最终通过工商局及媒体的介入交涉,比亚迪厂家给程先生更换了新车。
2012年6月8日,吉首市罗女士在某4S店购买了一辆东风标致308汽车,使用一个星期后该车发生了自燃现象,罗女士到汽车销售公司多次协商要求退车无果。而后当地工商局介入,立即到该汽车销售公司进行调查。经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协议:该汽车销售公司同意退车,并返还罗女士153000元。
2014年3月,陟某购买的某品牌轿车(价值近13万元,已使用3年),该车在途经信阳市新七大道突然失火,被严重烧毁。事后汽车厂家与经销商以自燃原因不明为由,拖延对陟某的答复达20多天,最后,经过工商局的介入促成厂商、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商,厂家及经销商给予陟某共8万元的经济赔偿。
另外,这次事故另一个警示就是保险的选择和购买。车主胡先生事故后才发现自己的车没有买自燃险,结果当然无法理赔,胡先生真是欲哭无泪。胡先生虽然每年都缴纳5万多的保费,但个人对险种购买的忽视却导致最终赔付上出现严重问题,无论车主是因为觉得自燃几率在这种豪车上很小而没有购买,还是因为是下属助理代办被忽略,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映射出目前汽车用户对自燃险的一种轻视。虽说自燃发生的几率确实比其他刮蹭、盗窃、交通事故等低得多,但一旦发生自燃确实对车辆损毁最大的!
事实证明自燃险除了是花钱买安心,在真的发生事故的时候,这可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目前保险公司对自燃险的价格都比较便宜,一台保额在20万左右的家用车,自燃险的投保费用在100元左右。但按照赔付规则,只有因为车辆本身问题自燃才能通过自燃险赔付(其他燃烧事故可看下图)。另外,自燃险是不会对车型年份有限制的,但保险公司会就车况相应提高保费。

买车用车不想被忽悠,就请关注车早茶微信订阅号:chezaocha←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