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众受热捧?揭秘多人弃本田选大众的实在原因,发动机并非关键!

您说得对,很多人选择大众而不是本田,原因确实很实在,而且确实"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无论是自然吸气还是涡轮增压,都很有竞争力。大众选择不选本田发动机,背后有多重战略和商业层面的考量:
1. "战略定位与产品规划差异:" "大众(Volkswagen Group):" 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旗下品牌众多,覆盖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广泛市场。大众集团内部有自己成熟、完整的发动机平台战略,例如著名的EA系列(如EA211、EA888)和最新的MEB纯电平台。他们倾向于在集团内部共享和优化发动机技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大众需要为旗下不同品牌(如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奥迪、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提供符合各自定位和法规要求的动力总成。 "本田(Honda):" 本田更专注于几个核心领域,如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i-MMD)和小型车市场。本田的发动机虽然强大,但其产量和平台化程度可能无法满足大众这样庞大集团的多样化需求。大众可能觉得与本田合作采购发动机,在成本、供应稳定性和定制化方面不如自研或与其他供应商(如博世、马勒)合作灵活。
2. "成本与供应链控制:

相关内容:


为何多人不选本田而选大众?原因很实在,不是发动机差。

在国内汽车市场,本田与大众长期稳居合资品牌第一阵营,前者以“地球梦”发动机的技术口碑著称,后者则凭借深厚的市场根基占据销量优势。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放弃本田、选择大众的现象愈发明显,背后并非发动机性能的差距,而是大众在产品定位、市场适配、品牌认知等维度的“实在”优势,更贴合国内主流用户的核心需求。

一、产品定位精准适配家庭用户核心需求

国内汽车消费的主力群体仍是家庭用户,空间实用性与乘坐舒适性是其购车决策的核心考量,这恰恰是大众的传统优势领域。以紧凑级轿车市场为例,大众朗逸的轴距达2688mm,后排腿部空间接近900mm,且采用“短前悬、长轴距”的设计理念,将车内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其座椅填充物偏软,靠背角度符合人体工学,长时间乘坐的疲劳感较低。

相比之下,本田思域虽轴距达到2735mm,但受溜背造型影响,后排头部空间仅为860mm,且座椅偏硬,更适合追求运动感的年轻用户,对家庭用户的适配性稍逊一筹。

在SUV领域,这一差异更为明显。大众途观L作为中型SUV,提供7座版本,第二排座椅支持前后滑动和靠背角度调节,第三排虽不适合成年人长途乘坐,但应急使用无压力,完美契合多孩家庭的出行需求。而本田CR-V仅提供5座版本,尽管后备箱空间表现不错,但在“一车多用”的场景下,无法满足部分家庭对座位数的刚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7座SUV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8%,大众途观L、途昂等车型的7座版本销量占比均超过40%,而本田旗下暂无主流7座SUV产品,这一产品布局的差异直接导致部分家庭用户向大众倾斜。

二、底盘调校与行驶质感更贴合国内路况

国内道路条件复杂,城市拥堵路段多、乡镇道路平整度不足,消费者对车辆的底盘滤震性与行驶稳定性要求较高,大众在这方面的调校更符合国内用户的驾驶习惯。大众MQB平台下的车型普遍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底盘调校偏向舒适性,能有效过滤路面的细碎颠簸,同时在高速行驶时底盘扎实感强,方向盘虚位小,给人充足的安全感。

相比之下,本田的底盘调校更注重运动性,悬挂支撑性较强,但在应对坑洼路面时,震动传递较为直接,舒适性表现一般。例如,本田XR-V的后悬架为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后排乘客的颠簸感明显大于采用独立悬架的大众途铠。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数据显示,在相同路况下,大众车型的底盘滤震效果评分平均比同级别本田车型高出10%-15%。这种行驶质感的差异,对于日常通勤、长途自驾的用户来说,体验感差距明显,成为不少人选择大众的重要原因。

三、品牌认知与保值率形成市场惯性

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超过30年,凭借早期桑塔纳、捷达等车型的耐用口碑,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皮实耐用、维修便利”的品牌认知,这种认知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尤为深刻。数据显示,在国内下沉市场,大众品牌的知名度达到92%,高于本田的85%;在25-50岁的中年消费群体中,有63%的人表示“购车时会优先考虑大众”,这一比例在本田品牌中仅为48%。

保值率方面,大众车型的表现同样更具优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大众朗逸1年保值率为78.2%,3年保值率为62.5%;而本田思域1年保值率为76.8%,3年保值率为59.3%。在SUV领域,大众途观L 3年保值率为58.7%,高于本田CR-V的56.2%。对于计划3-5年换车的用户而言,更高的保值率意味着更低的用车成本,这种“实在”的经济账,让不少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大众。

四、燃油车与新能源市场的全面布局

在燃油车市场,大众的产品矩阵更为丰富,从10万元以下的捷达VA3,到20-30万元的帕萨特、迈腾,再到30万元以上的辉昂,覆盖了不同价格区间的消费需求;而本田的燃油车产品主要集中在15-25万元区间,在入门级和中高端市场的布局相对薄弱。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大众的表现也更为积极。依托MEB纯电平台,大众已推出ID.3、ID.4 X、ID.6 X等多款纯电车型,2024年国内销量突破12万辆,市场份额达到2.3%;而本田的纯电车型如e:NS1、e:NP1等,因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2024年销量仅为3.5万辆,市场份额不足0.7%。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大众的全面布局吸引了更多注重品牌转型能力的消费者。

综上,消费者放弃本田选择大众,并非否定本田发动机的技术实力,而是大众在空间、舒适性、品牌认知、保值率及市场布局等方面的“实在”优势,更契合国内主流用户的实际需求。这种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的体现,也是汽车消费回归理性、注重实用价值的必然结果。

发布于 2025-10-30 10:22
收藏
1
上一篇:东风本田疑云,车主直言被本田坑了,真相究竟如何? 下一篇:湖南人保寿险,真情服务彰显人保风采,快速赔付温暖客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