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哥勇弃铁饭碗,投身洗车行创业新篇章
“青岛小哥”放弃稳定工作,选择开起洗车行,这一选择背后蕴含着对创业梦想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放弃稳定工作存在一定风险,但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对于“青岛小哥”来说,开起洗车行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可能看到了洗车行业的市场潜力,或者对服务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的选择都体现了一种勇气和决心。
同时,“青岛小哥”的创业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稳定工作固然重要,但并不代表是唯一的选择。创业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其次,创业需要勇气和决心,需要面对风险和挑战的准备。最后,创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青岛小哥”放弃稳定工作开起洗车行的故事,既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决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梦想和追求的故事。他的选择和经历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相关内容: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金立红
2008年,王彬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他放弃稳定工作投身洗车行业,在他看来,洗车是一种仪式感。经过几年的积累,王彬与许多客户成为朋友,他笑称,“我学以致用,既是信息的收集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

投身洗车行
王彬是青岛即墨人,2004年,他被山东大学新闻学专业录取。2016年,王彬从家人眼中稳定的工作单位辞职,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洗车店。
“家里人肯定不支持,也不理解,爸妈都觉得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还体面。”王彬说,父亲非常生气。“不过现在我已经有一点成绩,事业也稳定了,家里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王彬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辞职创业,是因为他一直觉得洗车行业是“潜力股”。“2016年时,济南的洗车价格一般在几十元左右,但是那时候我洗一辆车就收费三百元。”从开业到现在,王彬店中主打的是“高端洗车”。
店里现在有6名店员,20岁的张鹏是这家店的员工之一,来自菏泽的他曾经在威海、济南的多个洗车店工作,主要负责给车贴膜,算是店里的“技术人才”。
王彬说他开店伊始,也曾遇到困难——由于他推出的“高端洗车”收费高,客户比较少。“有的客户会开玩笑问我,是三百元洗一年吗?”除了价格,王彬与合伙人发展理念不同,最终两人分开单干。
洗车的“仪式感”
王彬的洗车行,在一家商场的地下二层停车场,一楼450平方米的面积用作洗车场地,二楼三间则为休息室,共160平方米的面积,年租金20万。
“休息室配置了赛道模拟器,还有台球厅,客人在上面有充足的休闲空间。”王彬介绍,在他这里,精洗一辆车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需要贴膜和其他美容,时间就会长一些,所以客户在店内的体验感就比较重要。
临近中午时分,王彬来到店里。“我刚谈成了一笔单子。”王彬一边看手机一边念叨着当天要做的事情——回客户消息,将贴完膜的车给客户送回去,给一辆摩托车换新车衣……
“我们做的不仅是洗车这一件事”,王彬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客户的后备箱,一般洗车行会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清洗完再放回去。但我们清洗完以后,会将客户的物品分门别类,用我们店里的收纳袋装好以后,整齐排列。”
“洗一辆车要用二三十条毛巾,车辆每个部位所使用的毛巾颜色我们都做了区分。”王彬说,“毛巾七成干,是擦车最好的状态。” 王彬的店里,一个月用近8升的洗车液,“可能流程上都一样,但是细节上我们做的可能会更细。”
“传播”的力量
2016年,在未开店前,王彬曾专门到四川学习洗车技术,他觉得南方人在这方面更加细腻。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钟下班,晚上会做笔记到凌晨一两点,因为我知道以后自己会带徒弟,所以很多东西都需要记录下来。”除了王彬所说的服务,在山东大学学习新闻学的经历,让他深谙“传播”的力量,也成为他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内驱力”。“我会用我的相处之道把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我从各个途径收集到信息,又将信息传递给他们。”
王彬说,这首先建立在他先付出的基础上。“我大部分的客户对我是非常信任的。”王彬坦言,他读书时获取的知识以及此前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一直被他运用在与客户的相处过程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