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车那些年,怎就有点不如意?帕里斯帝能否逆袭?

确实,回顾韩系车(主要是现代起亚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条充满起伏的曲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近年来“不如意”的感受是比较普遍的。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韩系车“不如意”的背景和原因:"
1. "早期印象与期望:" 在21世纪初,韩系车凭借性价比高、配置相对丰富、油耗表现不错等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甚至一度成为许多家庭的第一辆车。消费者对它们的期望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2. "自主品牌崛起:" 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实力强劲的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它们在产品力、技术、设计、品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本土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对韩系车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3. "日系、德系品牌强化:" 同时,一些日系和德系品牌也加大了投入,提供了更可靠的产品和更丰富的选择,进一步挤压了韩系车的生存空间。 4. "韩系车自身的问题:" "品控波动:" 相较于日系、德系,早期韩系车在品控方面存在一些口碑上的短板,虽然近年来大有改善,但过去的印象依然存在。 "技术更新与形象转型:"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中,韩

相关内容:

29.88万把3.5升V6+8座+进口身份摆上桌,现代直接掀桌:韩系车不想死,帕里斯帝先替兄弟探路。

降价2万1不是良心发现,是库存压力表红了。

乘联会2023年数据:现代在华年销跌到25万辆,只有2016年的零头,工厂产能闲置六成,每停一天流水线就是烧掉一辆帕里斯帝的毛利。

把入门价压到30万以内,现代算过账:单车利润砍8000元,但能换来上牌量,有了上牌量才能保住经销商,经销商要是再退网,售后空白区会直接把品牌埋掉。

1.6T插混版本同步上线,纯电续航60公里,刚好踩线拿绿牌。

工信部目录显示这套混动总成综合油耗2.3升,比3.5升汽油版直接腰斩,税也减半。

现代不是技术突然开窍,是双积分逼到墙角:2023年现代集团平均燃料消耗值负分48万,再不贴绿牌就要向比亚迪买分,一分1200元,比降价割肉还疼。

把老板键、车载KTV、电动遮阳帘全塞进第二排,现代调研部把理想L8的车主论坛热词扒了个遍,“家庭影院”“女王副驾”出现频率最高,于是直接复制粘贴。

北美原版帕里斯帝没有这些,中国版加上成本只增加260美元,现代愿意掏,因为知道30万级买家要的是“看得见的高级”,不是“摸得到的进口”。

但渠道只剩800家4S,比2020年少了四成。

安徽阜阳、湖南邵阳这类三线城市已经找不到现代招牌,车主保养得跑150公里。

现代总部给区域代理的政策是“卖帕里斯帝送索纳塔配额”,意思是想拿热门车就得先吃冷门车库存,代理商算账后还是摇头,库存周转天数已经飙到95天,行业健康线是45天。

理想L8同期月销稳定破万,问界M7新款上市48小时订单破5万,增程技术让加油习惯不用改,纯电续航200公里以上,帕里斯帝60公里纯电只能市区买菜。

现代内部文件把L8列为“头号威胁”,但手上没有增程技术,2025年前也推不出纯电平台,插混只是过渡止痛药。

北美《消费者报告》把帕里斯帝评为“最可靠中大型SUV”,故障率低于丰田汉兰达,现代在华把这份报告印成海报贴在展厅,顾客看完转头还是去订理想,因为“可靠”打不过“智能”。

现代中国员工私下吐槽:华为车机一句“小艺小艺”就能让买家掏定金,我们讲发动机热效率没人愿意听。

现代想翻身,只剩一条血路:把帕里斯帝做成“进口性价比”标签,用降价、绿牌、大空间同时戳中“务实”和“面子”两个痛点,再赌一波2024年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后,插混还能不能继续拿绿牌。

如果政策风向一变,60公里续航不再优待,帕里斯帝就失去最后一块遮羞布。

韩系车曾经靠“便宜大碗”横扫中国,如今便宜干不过比亚迪,大碗拼不过理想,帕里斯帝把价格、配置、绿牌全部押上,只是换来一张继续留在牌桌的筹码,而不是赢面。

29.88万买进口V6大七座听起来像捡漏,可哪天绿牌政策一收紧,这堆钢铁会不会直接砸手里?

发布于 2025-10-08 16:30
收藏
1
上一篇:为何韩国的命运,注定走向悲剧结局?深度剖析背后的原因 下一篇:超值之选!领界合资SUV,高配置空间大全景影像,性价比领先实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