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车系列之本田思域,传奇车型,传承不朽
我们来聊聊本田思域(Honda Civic)这个传奇车型。思域不仅仅是一款车,它在全球汽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汽车工业的标杆”之一。
以下是关于本田思域的一些关键信息和亮点:
1. "诞生与历史 (Birth and History):"
思域诞生于1972年,是本田汽车公司的首款紧凑型轿车。它的推出旨在与当时日本市场上的其他小型车竞争,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
从第一代开始,思域就以其经济性、可靠性、操控性和相对亲民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思域经历了多次换代,每一次换代都带来了技术和设计的革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
2. "核心特点与优势 (Cor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可靠性 (Reliability):" 本田以其出色的制造质量和耐用性而闻名,思域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优点,长期在各种可靠性排名中名列前茅。
"操控性 (Handling):" 思域以其出色的操控性能著称,特别是前驱版本。它通常被描述为“贴地飞行”,驾驶感受轻快、灵活,路感清晰。许多性能爱好者也通过改装思域来追求更极致的驾驶乐趣。
"燃油经济性 (Fuel Economy):" 作为一款紧凑型车,思域
相关内容:
很久没有继续聊喜欢的小车系列,上次说到我个人喜欢的品牌:本田!本田CRV做了一个简单的闲聊,这次继续谈到本田系列中我一样中意的型号:本田思域!
作为一款跨越半个世纪、历经十一代车型更迭的经典紧凑型轿车,本田思域的演变史堪称汽车工业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双螺旋”。从1972年石油危机下的经济型车到如今新能源浪潮中的性能标杆,它始终在“平民化”与“技术革新”间寻找平衡,其发展轨迹折射出本田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控。

本田思域标志性英文车标
历史:从“经济适用”到“性能图腾”的蜕变
初代思域(1972-1979):石油危机的破局者
诞生于1972年石油危机背景下的初代思域,以轻量化车身(615kg)和CVCC发动机技术,成为首款满足美国《马斯基法案》的日系车。其百公里油耗仅5.9L,迅速打开北美市场,为本田全球化奠定基础。这一代车型的“经济性”标签,奠定了思域“平民车”的基因。

第一代思域
第二代至第四代(1979-1991):技术积累与性能启蒙
第二代思域(1979-1983)引入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优化操控性,首次获得美国《Motor Trend》最佳进口车型奖。

第二代优化后
第三代思域(1983-1987)提出“MM理念”(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轴距加长至2450mm,并推出Si运动版,搭载1.6L DOHC引擎,性能初现端倪。

第三代思域的外观已经完全改变
第四代思域(1987-1991)搭载VTEC技术,SiR车型最大功率达160马力,成为《头文字D》中高桥启介的座驾原型,性能车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三箱家用型轿车

第四代思域性能版本
第五代至第九代(1991-2011):性能与市场的双线突破

第五代思域(1991-1995)的EG6 SiR车型凭借B16A发动机(160马力)和前驱布局,成为《头文字D》中的经典车型,进一步强化运动属性。

五代思域普通版两厢

红色烈火
第六代思域(1995-2000)推出首款Type R(EK9),搭载B16B红头发动机(185马力),红线转速8200rpm,以“平民超跑”身份横扫纽北赛道,创下前驱车圈速纪录。

本田宝蓝色

大眼鸡港片常客

经典银色

思域王

思域王内部
第七代思域(2000-2005年)
1. 定位与设计
第七代思域整体设计更偏向家用,外观风格趋于斯文、内敛,没有过多激进线条。车身尺寸进一步增大,内部空间得到优化,后排乘坐舒适性提升,地台设计为纯平,方便中间乘客乘坐。
2. 动力与操控
动力系统以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注重经济性和耐用性,适合日常通勤和家庭使用。
悬架系统由前后双叉臂改为前麦弗逊+后双叉臂,虽然操控性有所妥协,但提升了车内空间和乘坐舒适性,更适合家用场景。
3. 创新亮点
首次推出混合动力车型,搭载1.3L发动机+电机组合,油耗表现优异,展现了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
安全配置方面,采用了本田的G-CON碰撞安全技术,提升了车辆安全性。
个人观点
第七代思域是思域系列从“性能车”向“家用舒适车”转型的重要节点。虽然操控性有所弱化,但空间和舒适性提升,更适合家庭用户。混动版的推出也体现了本田的前瞻性,为后续新能源车型奠定了基础。

优化第六代前脸后的思域

台湾地区似乎更多这代思域

本田

本田性能超跑

没有见过实车
第八代思域(2006-2011年)
1. 定位与设计
第八代思域在外观上进行了全面革新,车身线条更加动感,整体呈现出俯冲姿态,充满运动感。内饰设计极具科幻感,仪表盘上下分层,中控台向驾驶员倾斜,营造出驾驶舱的氛围。

经典第八代本田思域

经典银
2. 动力与操控
动力系统以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搭配5挡自动变速箱,动力输出平顺,油门响应迅速,驾驶体验畅快。
底盘调校扎实,操控灵活,转向精准,被誉为“驾驶者之车”,同时兼顾了一定的舒适性。
3. 配置与安全
高配车型配备了氙气大灯、6个安全气囊、无钥匙启动系统等,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
车身刚性提升,安全性能增强,符合当时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

超帅外观

公路车性能拉满(午夜潜行)

思铭国内也多粉丝
个人观点
第八代思域是思域系列的一次“回归运动本质”的尝试,在保持家用舒适性的同时,强化了操控性和运动感。外观和内饰设计极具吸引力,动力系统表现优秀,成为当时年轻消费者的热门选择。虽然低配车型配置稍显不足,但整体来说,第八代思域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车型,奠定了思域系列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的地位。
第九代思域(2011-2015)的FK2 Type R在纽北以7分50秒63的成绩击败兰博基尼盖拉多,彻底坐实“最速前驱车”称号,性能车地位达到巅峰。

第九代思域

尖锐、攻击性强
第十代与第十一代(2015-至今):电动化转型中的挣扎与坚守

十代思域
第十代思域(2015-2021)搭载1.5T地球梦发动机,最大功率177马力,凭借“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段子和改装潜力,成为国内年轻消费者的“信仰之车”,2019年销量达24.4万辆,连续四年蝉联紧凑型车冠军。

棱角分明的一代

帅气的尾端

跑圈
第十一代思域(2021-至今)回归家用定位,轴距加长至2735mm,推出2.0L混动版本,但设计趋于保守,2025年5月销量暴跌87%,面临新能源车型的激烈竞争。

全新一代第十一代思域
今生:在电动化浪潮中寻找新定位
市场挑战:新能源车型的围剿
2025年,思域面临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银河L6等国产插混车型的冲击,后者以更低油耗(3L/100km)、更高配置和更低价格(11万起)抢占市场。思域的燃油车身份和“高价低配”标签(混动版起售价13.99万)使其竞争力下降。
技术亮点:混动系统的均衡表现
第十一代思域的e:HEV混动系统通过PCU动力控制单元实现电机与发动机的无缝切换,WLTC油耗4.39L/100km,实测高原路段油耗仅3.6L,满油续航超1000km。其驾驶质感接近纯电车型,但电池侵占后备厢空间(容积减少12%)成为短板。

CIVIC靓影
用户群体:从“性能玩家”到“家用刚需”
年轻首购族:看重182马力动力、四轮独悬和改装潜力,但新能源车型的智能化和低成本使其动摇。
家庭用户:青睐母婴级环保材质、后排ISO FIX接口和10安全气囊,但混动版价格偏高。
通勤党:混动版每公里油费0.3元,年均节省5000元燃油开支,但充电便利性仍不如纯电车型。
未来展望:电动化与性能化的平衡
本田宣布将混动思域生产转移至美国,或为应对关税和新能源转型做准备。
2023年东京车展亮相的e:N Civic Concept概念车,保留低趴造型,电池组布局于底盘中央,搭载Honda CONNECT 4.0系统,支持脑波传感器预判驾驶员意图,展现本田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上的探索。
个人观点:思域的“变”与“不变”
附上几张思域美图欣赏:













思域的历史是一部“平民车”的技术进化史。 从CVCC发动机到VTEC,再到Type R的性能神话,它始终以“技术本田”的形象示人。然而,在电动化浪潮中,思域的转型显得迟缓。第十一代车型的“家用化”定位虽迎合了部分用户需求,但失去了“秒天秒地”的锐气,导致年轻用户流失。

传奇小车本田思域
未来,思域若想延续传奇,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加速电动化:推出纯电或插混版本,降低油耗和排放,同时保留运动基因。
强化智能化:升级车机系统,减少卡顿,增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重塑性能标签:在电动化平台上开发高性能车型,延续Type R的精神。
思域的“魂”在于它让普通人触手可及的驾驶乐趣。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只要这一核心价值不灭,它仍将是汽车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中的各位,你们对待思域这款车又有什么经典记忆呢?让我们敞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