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服饰赛道爆火,外国品牌强势抢占,本土品牌“爹味”难题待破圈
确实,近年来高尔夫服饰赛道经历了显著的热度提升,呈现出“火”的态势。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1. "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潮流化:" 高尔夫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运动,参与人群扩大,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将高尔夫视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推动了高尔夫服饰从功能性向时尚化、潮流化转变。
2. "时尚潮流的跨界融合:" 高尔夫服饰的设计越来越注重时尚感,融入街头、运动、休闲等多种风格元素,使其在日常穿着中也能受欢迎。品牌如 Stone Island、A-COLD-WALL 等将高尔夫元素融入其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其时尚属性。
3. "社交媒体的推动:" 社交媒体平台(如 Instagram、小红书)上充斥着大量关于高尔夫生活方式、时尚穿搭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关注和模仿,形成了潮流效应。
4. "明星/KOL效应:" 一些明星或潮流意见领袖穿着高尔夫服饰出现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进一步提升了其时尚价值和话题度。
"然而,正如你提到的,“爹味”成了高尔夫服饰破圈的一个显著难题。"
这里的“爹味”主要指:
"刻板印象:" 传统上,高尔夫服饰(如高腰裤、马球衫、巴拉克拉法帽)常与刻板、保守、甚至有些“老气”或“土气”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被
相关内容:
“衣柜里挂着一堆运动服,却找不到一件能穿去公司又直接下场打球还不被同事吐槽土味的?

”——2024年11月,深圳万象天地,比音勒芬把航天相变材料塞进POLO衫,一件能自己调温2℃的“太空高尔夫”上架当天抢空8000件,价格直接飙到4999。高尔夫服饰这阵风,已经从果岭刮到通勤地铁,再不买,就真的赶不上趟了。

以前提到高尔夫穿搭,脑子里自动蹦出老干部格纹裤和 oversized墨镜,现在小红书刷十条有八条是樱花粉百褶裙配蝴蝶结,评论区一水儿“原来下场也能当辣妹”。
PIV'VEE那款可拆蝴蝶结的短裙月销破万,直接把“球场 dresscode”撕了个口子:女生要的不是专业,是拍照出片。
数据更直白,天猫Q3女性高尔夫品类暴涨217%,男人还在研究球杆,女人已经把钱花在裙摆。
另一边,LOEWE找JonRahm搞联名,4500块的拼贴毛衣、1万8的皮质球袋,上线一个月官网只剩零码,奢侈品先一步把“球童服”做成“社交货币”。
当LVHM都开始抢赛道,谁还敢说这行小众?
科技端更卷。
FILA新出的蚕丝蛋白面料,轻了30%还能扛UPF50+,摸上去像撸猫;比音勒芬把航天调温材料塞进衣服,38℃的深圳室外体感直降2℃,打完九洞后背不黏,直男都喊真香。
渠道也偷偷换代,线下店装VR虚拟球场,挥一杆就能同步看衣服上身效果,深圳旗舰店改造后客流涨四成,大爷大妈排队体验比孙子的Switch还热闹。

环保牌同样打得响:GreenLab用可降解面料,92%能直接堆肥,15亿B轮融资到账,投资人一句话——“年轻人肯为环保溢价买单”;AdidasGolf明年全线用海洋回收塑料,Malbon更狠,三件旧POLO换新品8折,仓库旧衫回收箱三天就满,店员笑称“比会员积分管用”。
可热闹背后也有尴尬。
小红书问卷里69%的00后仍把高尔夫服饰当“长辈工装”,修身日系MARK&LONA在中国区退货率飙到28%,“勒胳膊”差评写满屏幕;下沉市场更难啃,三四线城市专卖店坪效只有一线城市35%,导购发朋友圈“买一送一”都拉不来客流。
价格两极分化也劝退打工人:专业线HONMA一件夹克1万2,时尚线CLOT×Malbon联名800就能拿下,预算卡在中间的人干脆转头去买lululemon——至少还能瑜伽、飞盘、Citywalk一衣三吃。
接下来只会更卷。
内部消息说AppleWatch准备推高尔夫特别版,实时挥杆数据直接联动衣服压力分布,以后球打歪了手表先震你一下;PIV'VEE明年发数字藏品,买实体裙送NFT,区块链都下场帮品牌割韭菜;比音勒芬上线“1v1AI设计师”,扫码三分钟生成专属刺绣,首月预约2万+,工厂缝纫机踩到冒烟。
摩根士丹利直接拍板:中国高尔夫服饰2026年冲800亿,年复合25%+,增速比新能源车企还猛。
一句话,这赛道已经从“球会入场券”进化成“中产身份证”。

想低调?
门都没有。
还没入手的,现在就去试衣间照照镜子,下一件能陪你从会议室走到发球台、还能让同事夸“有品位”的,大概率就是挂着高尔夫标签。
再犹豫,等航天材料、NFT编号、环保面料全成标配,价格就真上天了。
——“4999一件会自己开空调的POLO,我犹豫三分钟就断码,这帮人下单比推杆还快,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