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逆袭,力帆汽车为何成为理想、吉利争相抛橄榄枝的香饽饽?
破产重整后的力帆,确实在汽车行业内吸引了不少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些潜在收购方或合作方眼中的“潜在机会”或“香饽饽”。但这其中需要区分“收购”和“合作/投资”,并且“香饽饽”的标签并不完全贴切,因为它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力帆能够引得理想汽车和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伸出橄榄枝(无论是以投资、合作还是更深层次的方式探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品牌历史与资产基础:"
"汽车制造能力:" 力帆拥有完整的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体系。虽然近年来市场份额萎缩,但其具备年产销数十万辆汽车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生产线、设备、知识产权等固定资产。对于希望快速扩大产能或进入新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现成的平台。
"摩托车背景:" 力帆起家于摩托车,在两轮动力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和品牌认知度。这有时会被视为其在新能源出行领域(如电动车)潜在的优势或独特的切入点,尽管这更多是象征意义或未来想象空间。
"品牌认知度:" 力帆在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仍然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和用户认知度。
2. "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尝试与潜力:"
"新能源布局:" 力帆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
相关内容:
力帆品牌,曾八度入选中国五百强企业,其掌门人尹明善也被称为“重庆首富”,公子尹喜地曾经购买布加迪威龙也曾被热议,当时也有人指责其坑爹导致败家的逻辑。

尹明善或许感觉儿子对于接班力帆产业没有过多的兴趣和信心,便召回了在国外读书的孙女尹安妮,作为一个90后接班,但没能够力挽狂澜,最终宣告破产!
其实力帆没有破产之前,存在感也并不高,早期模仿MINI的320仅仅雀跃一时,后续也模仿宝马天使眼等大牌设计,在多数人的眼中力帆二线国产品牌都算不上。

可破产后的力帆却时常出现在各种汽车资讯中,并被造车新势力-理想看中,以6.5亿拿下力帆的生产资质。并且力帆也并没有自废武功,而是亮出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要和理想共享增程式纯电动力的模块技术,以及车联网应用场景的数据共享,并且力帆股份可以参与车和家最近一轮的融资。

不仅如此,近期吉利与力帆牵手也是人尽皆知,两者合作组建重庆睿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来主攻自研换电技术,并计划5年内建设5000座换电站,近期也上市了旗下首款智能换电车型枫叶60S。
许多网友就表示,力帆破产后才知道力帆原来是有东西的,其实早在2014年中科力帆就开发了纯电轿车底盘换电技术,在当时还是国内首创,这项技术的实际运用也很有意义,适用于汽车租赁和出租车行业,对低碳出行也是大有裨益。力帆科技曾下辖18个子公司,在摩托车领域的专利就更不用多言了。

吉利牵手力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了力帆在换电方面的积累。正所谓,新能源开着有多爽,充电时候就有多煎熬,这项技术解决“电池焦虑”,是非常有前景的,吉利通过合作收购,就可以将此能力转化吸收为自己使用。

另外,吉利牵手力帆还有其它考虑,我们知道,力帆是重庆本土强企,而吉利在国内最大的对手是谁?比亚迪是偏向于新能源,长城更擅长SUV,论均衡性长安更能威胁吉利,而吉利扎进重庆本土,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长安的发展。
并且吉利依力帆原有鸳鸯工厂旧址建设全新数字化工厂,业内人估算仅这块地就价值100个亿,在重庆有了根据地,还能得到力帆的资源人脉,包括在重庆本土造车供应链的布局,这些对于吉利以后扎根西南,意义重大。

还有,力帆的盼达用车也是吉利垂涎的,并且与吉利的曹操出行属性吻合,盼达用车三百余万的注册用户也是一块大蛋糕,这对于以后扩大发展曹操出行很有帮助。吉利并且在摩托车领域,吉利也是早有涉足,所以两者简直是合作的模板。

江淮代工蔚来,海马代工小鹏,借尸还魂,你方唱罢我登场。力帆与吉利、与理想汽车,说是君子之交的战略合作也好,说是垂涎资源也罢,对于力帆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正像力帆董事长尹明善的那句话;有胆少识,尚有50%机会;有识无胆,机会接近于零。或许以后力帆还会在汽车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