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LUS、CS75、H6三款1.5T引擎哪家强?技术对比揭秘
评估三款搭载主流1.5T发动机的车型——比亚迪宋PLUS、长安CS75 PLUS和哈弗H6——的技术好坏,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包括发动机本身的技术、调校风格、匹配的变速箱以及整体的驾驶体验和燃油经济性。这三款车型的发动机都基于各自品牌的成熟技术平台,并且在市场上都有很高的销量,说明其技术是得到了市场认可的。
以下是对这三款发动机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1. "比亚迪 宋PLUS (搭载1.5T DM-i混动专用发动机)"
"技术核心:"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纯1.5T发动机,而是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一款高效能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重点在于"燃油经济性"。
"技术亮点:"
"阿特金森循环:" 进气冲程多转一度,压缩比相对更高,有利于提升热效率,尤其在中低速、低负荷工况下表现优异。
"稀薄燃烧技术:" 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使用空气稀释燃油,进一步降低油耗。
"集成式电机:" 与电机协同工作,实现更广的工况覆盖,尤其是在纯电模式下行驶,发动机基本不工作,油耗极低。
"可变气门正时(VVT):" 优化进气和排气效率,提升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
相关内容:
12万级紧凑型SUV市场是厂家最为看重的细分市场,随着消费升级的范围扩展,A0级小轿车不再是最热门的车型,通过性好、空间更大的紧凑型SUV成了各大品牌的销售主力,一众领先的自主品牌都有当家的12万级紧凑型SUV,今天我们选车侦探就带来市场上三款热门SUV--比亚迪宋PLUS、长安CS75 PLUS和哈弗H6的详细对比,看看同样使用1.5T发动机谁家的技术更强。

三款车型均达到了新一代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从技术层面来看,三款发动机非常相似,均采用了铝合金的缸盖和缸体,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头部重量的分配,减少转弯推头的现象,在细节设计上,三家又采用了不同的思路。


其中比亚迪采取了从成熟厂家找"帮手"的方式,前宝马集团发动机研发部门的资深工程师Uwe Hoyer成了弗迪动力(前身为比亚迪动力总成部门)的主要研发成员,这位工程师曾经负责宝马B48的研发,因此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研发方面有丰厚的经验积累,比亚迪使用了博世新一代的350Bar缸内直喷系统,相比老款发动机喷射压力增加了50%以上,由于喷射压力更大,汽油可以雾化的更加彻底,虽然成本提高,对于材料的耐用度设计也有更高的要求,但这种设计大幅增加了燃烧效率。



在应对涡轮迟滞的问题方面,比亚迪没有采用常见的小惯量涡轮,而是使用了特殊的双流道涡轮增压器,通过废气双流的推力来让增压器更快地启动,排气歧管同样集成在了缸盖上,发动机热管理效率更高。在进气侧凸轮轴上,比亚迪为代号为476ZQD的1.5T发动机加装了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调整气门的开关时间点来组织进气涡流,增加进气量,同时换使用电动废气泄压阀等技术。根据官方的数据,这台1.5T发动机热效率达到38%,要比上一代发动机高4%,无论是动力输出还是燃油经济性都达到了同级最高的水准。


长安CS75 PLUS搭载的1.5T发动机代号为JL476ZQCF,属于长安英国研发中心蓝鲸NE动力平台的产品,相比比亚迪,长安使用了尺寸更小的低惯量涡轮,这种设计虽然对于低转速扭矩的提升效果明显,但峰值扭矩的数值却远低于比亚迪,高压共轨直喷技术来自德尔福,在中冷器的设计上,长安和比亚迪都使用了水冷式中冷器,相比风冷式中冷器,在低速行驶时冷却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哈弗H6则搭载,相比多年自研的比亚迪和在海外成立研发部门的长安,哈弗早期一直使用着三菱的1.5T发动机,如今自研的1.5T发动机在技术方面自然不如前面介绍的两款,哈弗GW4B15A比较独特的是采用了CVVL进气全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气门升程可以在8.64mm到0.8mm之间连续可调,理论上实现了低转速大扭矩输出,又能保证高转速时控制开度形成湍流让进气阻力减小,增加进气量提升扭矩输出,但在直喷系统上,哈弗使用了上一代的技术,喷油压力为200Bar,相比宋PLUS和长安CS75 PLUS更低,燃烧效率也不如后者,从动力输出来看,哈弗的发动机在三款车中最低。



选车侦探观点:2011年,比亚迪G6成为首款搭载自主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国产车,从这个时候开始,比亚迪就一直走在自主品牌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的前列,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新一代1.5T发动机从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上都达到了同级领先的地位,而哈弗自研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时间并不长,长安在设计思路上与比亚迪有所不同,从相同价格的车型来看,动力层面比亚迪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