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新篇章,雅马哈从合资工厂到国产摩托领航者的进化传奇

我们来梳理一下重庆建设·雅马哈(简称“建雅”)从合资工厂到国产摩托“天花板”的进化史。这不仅是两家品牌结合的故事,更是中国摩托车制造业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追求品质的缩影。
"第一阶段:合资起步——技术引进与市场开拓 (1994年 - 约2005年)"
1. "背景与成立 (1994年):" 在中国摩托车产业蓬勃发展但核心技术相对薄弱的背景下,重庆建设机器厂(后更名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汽车摩托车行业最早的大型合资项目之一。 2. "核心优势:" "技术引进:" 获得了雅马哈先进的设计、制造工艺、发动机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雅马哈以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可靠性和品牌形象,为建雅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品牌背书:" “雅马哈”品牌本身就代表着高品质和可靠性,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 "市场共享:" 能够利用雅马哈在海外市场的渠道和经验,同时也满足了国内对高性能、高品质摩托车的需求。 3. "主要产品:" 初期以雅马哈的中小排量、技术成熟的车型为主,如GPX系列、VMAX系列(早期)等,迅速在中国

相关内容:

你的“雅马哈”可能产自重庆

骑摩托车的朋友,

可能都听过“建设·雅马哈”这个名字。

如果你骑过天剑、飞致或者劲豹,

这些车,

很可能就是从这家重庆工厂里造出来的。

但你或许不清楚,

这家工厂背后,

是一段挺有意思的中外合作故事。

这就是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

大伙儿常叫它“建雅”。

它是咱们中国摩托车行业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1992年11月,在重庆南岸区,

日本的雅马哈发动机公司,

和咱们军工背景的老牌企业重庆建设工业,

正式走到了一起,联手搞摩托。

为啥他们会合作?

九十年代初那会儿,

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开始热起来了。

大伙儿都想买辆摩托车开,

方便嘛。

可咱们当时自己的技术,

确实还不够成熟。

造出来的车子,

品质可能达不到人们的要求。

而雅马哈呢,

国际大牌子,

在造摩托车这块技术很厉害,

名声很响。

他们就琢磨着,

中国这么大市场,

要是能进来多好啊。

两边一合计:

中国这边需要先进技术,

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

造出更好的摩托车;

日本雅马哈呢,

想进中国市场,找个好伙伴。

这事就成了。

重庆建设工业那时就有制造能力,

特别是机械这块底子挺厚实,

也接触过摩托车生产,

顺理成章成了合作的一方。

建雅工厂刚成立时,

主要就是拿来主义。

直接把雅马哈成熟的好车型引进来生产。

像我们熟悉的YBR125,

大家更爱叫它“天剑”。

还有FZ16,

也就是“飞致”。

另外,

RX系列、像福喜、巧格、巡鹰这些踏板车,

也都是当时引进的香饽饽。

发动机啊、

造车的技术图纸啊、

包括质量怎么控制啊,

都是雅马哈那边提供整套方案。

对于那时想买车的我们来说,

这简直是福音。

花更少的钱,

就能买到有全球水准的摩托车了,

骑起来感觉确实不一样。

很爽!

建雅这工厂,

规模是真的大。

一年能生产60万辆摩托车整车。

还能单独制造80万台发动机。

工厂里该有的生产步骤它一个不少:

冲压、

焊接、

涂装、

组装,

从零件到整车,

自己全都能搞定。

这是一个真正能自己造车的大厂。

你以为他们只给咱们中国造车?

远不止。

建雅还是雅马哈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

它造的摩托车,

已经销到了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东南亚,

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在非洲,

比如尼日利亚;

还有中东这些地方,

街上跑的不少贴着雅马哈标牌的车,

其实都是建雅在重庆工厂里造出来的。

重庆造,

世界跑。

更重要的是,

建雅早就不是简单复制外国产品的工厂了。

他们开始结合中国人的需求和喜好,

自己琢磨着改车、设计车。

你看这几年。

飞致YS150升级到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国四版本,

发动机性能还做了优化。

老车型劲豹125,

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

还专门调整了发动机,

让它在低转速下更有劲儿,

载重爬坡更轻松。

赛鹰、天戟这些系列,

则特别针对咱们城市里跑,

走走停停的路况调校了发动机。

跨骑车、踏板车,

甚至电动车,

他们都在布局。

产品越来越适合咱自己的路、自己的习惯。

回过头看,

从1992年牵手合作起步,

建雅的路走得很扎实。

最初靠引进学习。

然后慢慢把雅马哈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吃透、消化掉。

现在是羽翼丰满,

能根据咱们的本土市场研发车、造车,

还能把车卖到全球。

建雅这个厂子,

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咱们中国制造摩托车的真实能力。

当初跟着师傅学,

现在自己琢磨透了,

还能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

这份实实在在的本领,

确实让人有点小自豪。

发布于 2025-09-21 23:01
收藏
1
上一篇:新车试驾,比亚迪宋MAX DM“老将”新招,兼顾大空间与低油耗体验 下一篇:重庆建设里程碑,雅马哈合资工厂蝶变记——国产摩托“天花板”的进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