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自动变速箱性能解析,吉利、东安、盛瑞三大品牌深度对话
国产汽车自动变速箱(AT)的性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吉利、东安(现属于长安汽车体系)、盛瑞(现属于上汽集团体系)作为国内主要的自动变速箱研发和生产力量,各有特色和进展。
以下是对这三家主要厂商自动变速箱性能的概述:
"1. 吉利 (Geely) 自动变速箱"
"技术路线多样化:"
"与博世 (Bosch) 合作:" 吉利早期大量采用了博世提供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DCT),应用于众多车型。这类变速箱以换挡速度和传动效率著称,但在低速蠕行和可靠性方面曾有过一些讨论。随着技术迭代,新一代博世7DCT在平顺性和可靠性上已有显著提升。
"自研DHT-PHEV:" 吉利在混合动力领域投入巨大,其自主研发的DHT-PHEV(深度混合动力)技术,采用了两台电机和两套变速机构(一个用于电机,一个用于发动机),能够实现更宽泛的动力输出和更高效的能量回收。这套系统在动力响应、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突出,是吉利目前技术亮点之一,但结构相对复杂。
"自研AT:" 吉利也在积极研发传统自动变速箱(AT),虽然目前应用相对较少,但代表了其向上兼容全系列
相关内容:
一个汽车品牌的发展,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当属发动机和变速箱,或者是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匹配才能算得上是出色的动力总成。在这条道路上,国产汽车曾经做了多年的艰难尝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和国际汽车品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自动变速箱的生产,如果车企独自研发,那么就会面临会不会被其他品牌汽车采购的问题,毕竟在竞争对手之间,谁都不愿意被对方所限制,除非自己的汽车产销量足够大,可以有效解决整车成本问题,就像是大众被逼无奈对于DSG的研发。所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由第三方配套企业研发,然后再和各车企寻求合作,成为自动变速箱生产的首选之路。在国内,吉利汽车就有过收购,配套,放弃的先例,所以如今在AT领域,才会形成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三强鼎立局面。不过产品性能究竟如何,还需要一一来看。

一,吉利6AT
- 2009年,被称为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生产企业的澳大利亚DSI被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全资收购,然后逐渐大规模生产DSI自动变速器,并配置在帝豪的EC8,英伦的SC7以及全球鹰的GX7和GC7上。
- DSI采用“Lepelletier”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及多片湿式离合器、制动器,采用全独立离合器控制、换档压力闭环控制、发动机扭矩控制来提高控制精度及换档舒适性,采用了性能更优的锁止减振器实现低速的锁止,并通过摩擦片及传动轴的优化设计,降低离合器拖曳力矩,使得变速器达到较高的效率。
- 但是从使用情况看,DSI表现差强人意,油耗高、动力输出不平稳,关键是其他车企采购意愿较低,就是前面所说的,都不愿意在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所以在2015年,吉利将DSI转让给了宁波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双林集团。双林集团在接手后利用DSI的技术平台,进行了6AT的继续改进研发,其产品DSI M06 FWD 6AT总体重量控制在83公斤,在AT变速箱当中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匹配最高输入扭矩可以达到470Nm,也就意味着可以覆盖更多车型,采用新一代电磁阀更精准的提升液压系统性能,油耗水平也有所下降。遗憾的是,双林6AT在成本上和爱信的6AT并没有明显优势,所以装车量不理想。

二,东安汽发(DAE)6AT
- 东安汽发,全称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的控股公司,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家合资公司,因为东安汽发和日本三菱也有合作。在手动变速箱领域,东安汽发是老牌生产企业,而对于6AT的研发,有网友说是得益于爱信6AT专利技术的到期,这样说也不无道理,但是东安汽发对6AT的研发却是专心专意的,曾经取得117个自动变速箱专利,不得不说东安汽发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 东安汽发6AT变速箱最大特点就是油耗表现出众,能够保持更小机身(比DSI的重量要小8公斤左右)的同时使用超长行程变矩器、线性比例电磁阀以及低拖曳摩擦技术,加上针对中小型发动机的定制与调校,目标车型油耗NEDC工况小于6.2L/100km,并且可以承受400Nm的有效扭矩,可以说能把AT变速箱调校到如此程度,东安汽发的6AT变速箱已经完全可以晋升为国际一流品牌产品了。
- 东安汽发DAE6AT变速器目前所搭载的车型有众泰T600系列、汉腾X7s已经海马等国产品牌汽车,从这近两年的表现来看,这款变速箱表现相当不错,市场反馈也普遍评价较好。变速箱的稳定性,动力输出都保持较高水平。

三,盛瑞8AT
- 盛瑞传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山东潍坊,是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成名之作就在于8AT变速箱的研发成功。它虽然与国外的知名变速箱比起来,还缺乏一些技术亮点,但盛瑞8AT首先解决了国产8AT变速箱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获得了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可以说盛瑞传动的8AT,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
- 盛瑞8AT主要装配过陆风的部分车型,陆风X5是第一代用户,但是X5销量惨淡,变速箱供货量很小,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盛瑞传动也就没有继续投入更大的研发。直到后来的国产路虎陆风X7的出现,并且销量激增,成为陆风的当家明星,8AT才有了稳定的出货量后,盛瑞才对8AT进行了全新的升级,虽然陆风X7所搭载的这款8AT目前还有不少继续改进的地方,但这对盛瑞的成长,8AT的优化和升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盛瑞的8AT,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比第一代8AT变速箱而言,第二代8AT换装了两个效率更高的叶片式油泵,并换用低粘度变速箱油,优化内部油道,实现更高的传递效率。除此之外,第二代8AT比较大的一个变化在电磁阀阀箱位置,而这里也是上一代8AT受到诟病的一个地方。另外在软件层面上,第二代8AT有着更为全面而复杂的换挡逻辑,现阶段第二代产品支持15种升/降档模式,并支持3/4个离合器同时工作,优化换挡时间。通过改进,变速箱在揣测驾驶者意图方面就能得到更快速的响应。但是任何一个产品的性能不可能从纸面上获得消费者认可,二代盛瑞8AT同样需要市场的检验,再而衰,三而竭,相信盛瑞不会拿企业的生存来忽视产品的质量。

总结
吉利的DSI虽说半途而废,不过也给变速箱的研发指明了方向,算得上鲁迅笔下的“以身试法”的企业。而东安汽发的6AT要是8AT的话,绝对敢和采埃孚、爱信在世界范围内同场竞技,不过6个挡位足够日常驾驶,但对于车企而言,谁不希望超越同级别的竞争对手呢?盛瑞第二代8AT虽然还没经过市场验证,但是已经有不少企业与盛瑞签了合作协议。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双林6AT、第二代盛瑞8AT和东安汽发6AT谁更强,但是以变速箱的发展趋势来看,盛瑞8AT的三代、四代很有可能会成为行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