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揭秘“小电池”背后的产业链协同,万千气象映照四川发展新篇

四川遂宁:一枚“小电池”里的产业链大协作丨万千气象看四川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积极推动电池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遂宁的电池产业以锂电池为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研发、生产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各个环节,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
在遂宁的电池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原材料供应商为电池生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锂矿、锂盐等原材料,确保了电池生产的品质和稳定性。电池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不断推出高性能、长寿命、安全可靠的电池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电池生产企业则与下游应用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这种产业链大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遂宁电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遂宁的电池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引进等措施,为电池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遂宁还注重电池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遂宁的企业积极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遂宁建立了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实现了废旧电池的资源化利用,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遂宁的电池产业通过产业链大协作模式,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了

相关内容:

金融投资报记者 梅婧

四川遂宁安居经开区,一场关于“锂”的产业变革正悄然而深刻地发生着。

这里没有轰鸣的矿山机械,却遥控着全球优质的锂资源;这里不仅生产整车,更专注于为无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工具注入“心脏”。跟随“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采访团的脚步,金融投资报记者实地探访这条协同共生、高效运转的锂电产业链如何在此集聚成势。

天齐锂业的“定盘星”作用

作为全球极少数同时布局优质锂矿与盐湖资源的企业,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锂业)是这条产业链当之无愧的“源头活水”。“天齐锂业是工信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链主’企业。”天齐锂业安居基地——遂宁天齐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遂宁天齐)负责人介绍说。

在这里,锂精矿通过遂宁天齐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被转化为电池级碳酸锂等核心基础材料。

“公司已实现锂资源自给自足。”遂宁天齐负责人表示。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公司目前生产基地使用的锂精矿主要来自海外,而正在加紧建设的甘孜州锂矿项目,将成为国内基地的重要资源补充,从而实现“内外双循环”的保障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园区,遂宁天齐扮演的角色并非单一的原材料供应商。

“我们这三家企业仅一墙之隔。”除了遂宁天齐外,负责人所指的另外两家企业分别为四川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裕能)和四川相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相源),三者形成了“铁三角”。

具体来看,遂宁天齐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通过短途运输直接供给一墙之隔的四川裕能,而四川裕能生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又将供给近在咫尺的四川相源制造圆柱形锂电池。这种“隔壁即客户”的模式,极大地节约了物流成本,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

而这,正是安居经开区倡导的“本地配套、就近做生意”指导思想的生动实践,仅物流成本一项,就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来自海外的锂矿石原材料成本确实存在,但这个生产基地更接近中下游客户,由此带来的供应链效率提升这一优势,相较于有限的成本增加更为显著。”上述负责人坦言。

从锂精矿,到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转化为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再到“墙内墙外”的协同共生,天齐锂业这种高效的产业协同吸引了5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遂宁。

记者获悉,2024年公司在本地的销售量达0.42万吨,本地配套占比达到9.3%,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四川相源的“承上启下”

与遂宁天齐仅一墙之隔的四川相源,其全速推进的圆柱形锂电池生产项目基地已初见雏形。

作为遂宁市2025年新招引的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60亿元,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28年,规划分两期建设。自今年4月签约并火速开工以来,进展迅速,目前厂房与办公楼主体完工,装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装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摄影黄凌屹

“这栋厂房就是我们的小圆柱生产基地,大圆柱厂房在前面。”四川相源项目负责人指着已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的厂房介绍。

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四川相源出产的圆柱形锂电池,凭借体积小、散热快、安全性能高(不鼓包)等特点,使其在众多消费级和家用场景中备受青睐,其产品广泛覆盖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如无线电动牙刷、豆浆机)、太阳能储能设备及家用储能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介绍,项目在全部建成后,将累计拥有66条圆柱形锂电池生产线,产品涵盖18650、32140等多种型号,实现日产500万支锂电池的庞大产能。

从产业链整体格局来看,四川相源在遂宁锂电生态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

公司一方面高效承接上游天齐锂业、四川裕能等企业提供的核心原材料,通过自主研发与规模化制造,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锂电池产品;另一方面,这些电池直接供应给园区内的下游企业,如双胜、政宇等新能源正三轮摩托车企业,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等终端产品的制造。这一布局不仅实现了产业链的“隔墙协同”,更显著提升了区域产业协同效率与产品附加值。

“在我们投资之前,就已经与这些企业进行了接洽,他们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述项目负责人透露。这种“隔墙供应”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推动了遂宁本地锂电产业的上下协同发展,一个高效、闭环的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将持续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打造锂电全产业链闭环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正以锂电产业为核心,加快建设跨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2023年8月,“遂宁·甘孜”飞地工业园区正式挂牌落户安居,标志着一条从川西锂矿资源到川中锂电池制造的产业链条正在这里加速成形。

“锂矿出州是关键环节。”安居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向阳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飞地园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动甘孜雅江等地的锂矿资源在安居进行精深加工和价值提升。

据其介绍,该园区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采用“共同供地、共同投入、共同分成”的合作机制,通过实体化运作,重点围绕锂电产业链开展项目招引、建设和运营,实现两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事实上,在以安居经开区为代表的遂宁锂电产业版图中,一条清晰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上游是以天齐锂业、盛新锂业等企业为代表,提供电池级碳酸锂等基础原料;中游则聚集四川裕能、四川锂源、富临新能源、四川朗晟等材料加工企业,推进以锂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产品开发与生产;下游则引进了四川相源、蜂巢能源、天劲新能源等电池企业,将锂材料转化为终端锂电池产品,完善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此外,蜀矿环锂建成全省首个全流程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最终实现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形成绿色闭环。

在这里,天齐的原料、裕能的正极材料、相源的电池、江淮的车等在此汇聚共生,通过精准布局与协同协作,在四川的经济版图上,绘制出一幅充满活力的“万千气象”锂电产业图。

发布于 2025-11-14 15:30
收藏
1
上一篇:四川遂宁,小电池撬动产业链,万千气象映照产业协作新篇章 下一篇:探索川西秘境,为什么新能源自驾成为潮流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