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在华首家工厂盛大开工,外媒热议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
雷诺(Renault)宣布其在中国开设的首家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外媒对此事的评价通常会从多个角度切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关键点和外媒可能持有的观点:
1. "战略意义与市场信心:"
"积极评价:" 许多外媒会强调这是雷诺在中国战略的重大一步。考虑到中国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且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自本土品牌和跨国对手),此举被视为雷诺决心深耕中国市场、提升本土化生产能力和供应链韧性的体现。这被视为对中国市场长期潜力的信心的表现。
"分析:" 分析人士可能会指出,在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在中国建立新工厂,特别是雷诺这样以电动化(如Zoe, Arkana)和混动技术(如E-TECH)见长的品牌,有助于其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并利用中国成熟的电动车生态系统。
2. "本土化与供应链整合:"
"关注点:" 外媒会关注新工厂的本土化率。雷诺一直强调与中国伙伴(如东风汽车)的合作,新工厂的建立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种合作,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的本土化比例。这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并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偏好。
"评价:" 正面评价可能会认为,这有助于雷诺更好地利用中国的制造优势和创新资源,
相关内容:
2月1日,东风雷诺首家工厂在江城武汉正式建成竣工,首款国产车型科雷嘉也将在此诞生。这场在武汉举办的发布会引起了各大外媒的高度关注。
路透社2月1日报道,尽管在过去一年车市增速有所放缓,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认为中国对于汽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雷诺正准备为其在中国的第一家装配工厂剪彩。

位于中国中东部的武汉工厂正式竣工了,一期投资为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东风雷诺总裁达业(Jacques Daniel)称,新厂初期年产量可达15万辆,并有望翻番或达到三倍。
Daniel在剪彩仪式前对记者称,“我们来晚了吗?根本没有,因为市场不会停滞。对于制造商来说,进入到一个年销量达2000万辆车的市场不是件坏事”。
时至今日,雷诺在中国仍然比较小众。不像日产公司,雷诺在当地缺少生产能力,而是依赖韩国出口的雷傲SUV,利润较少。
雷诺作为后来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制造商,遭遇了汽车市场需求放缓。2015年中旬,中国汽车销量突然下滑,到后半年有所恢复。日产雷诺预测,2016年市场可能增长4%-6%,但与前几年双位数的增长比起来还是悬殊较大。
雷诺的发展战略重点放在了SUV领域,该领域占据中国车市份额的三分之一,目前仍以50%的速度增长。武汉的第一生产线雇佣了2000名工人,东风雷诺工厂准备开始装配Kadjar(科雷嘉)紧凑型SUV,下半年将推出加长版,2017年推出电动车Fluence。
Daniel在开业前夕称,“第二条生产线容易安装,如果有需要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第三条生产线”。他补充道,雷诺准备好将中国的销售点从去年的125家增加到150家。
《日本经济新闻》2月2日报道称,1日,法国雷诺和东风汽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合资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约为15万辆。这是雷诺在中国的首家整车工厂,将生产小型SUV。东风汽车与雷诺出资的日产汽车也拥有合资工厂,3家车企将加强零部件共同采购等合作。
2月1日,东风雷诺的新工厂举行了竣工仪式。雷诺CEO卡洛斯•戈恩表示,“中国将成为雷诺经营战略的核心”。雷诺将以新工厂生产的小型SUV“科雷嘉(Kadjar)”为核心,爱中国市场发动攻势。
雷诺和东风在2013年以对半出资的形式成立了东风雷诺。海外大型车企均已在中国建立了多处生产基地,雷诺起步最晚。新工厂的投资总额达到约8.7亿欧元。年产能可提高至30万辆,将视销售情况再讨论增强产能。此外,新工厂也有可能生产纯电动汽车。

中国2015年新车销量达到2459万辆,比上年增长4.7%。虽然中国车市全球规模最大,但在股价下跌和全球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增长率跌至3年来最低水平。2014年,雷诺的中国销量约为3万辆,以进口车为主。雷诺希望通过SUV在起步较晚的中国市场发起反击。
此外《今日美国》2月1日题在“法国汽车巨头在中国首家工厂投产”的报道中称,雷诺在中国第一家整车工厂投入运营,其作为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商之一,成为最后一个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戈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未对中国车市的前景表示担忧,增速放缓是全球车企都在遇到的一个问题。东风雷诺虽然是后来者,但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增量的重要贡献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环球网汽车频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