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3坦克问世即面临过时疑云?英国军事专家紧急预警未来战局挑战

是的,关于“挑战者3”坦克(Challenger 3)刚问世就过时的说法,以及英国军事专家对此敲响警钟的报道,确实存在。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昂的成本与有限的预算:" 英国国防预算一直面临压力。“挑战者3”项目被寄予厚望,但据报道其研发和采购成本可能远超预期。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英国不得不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并将大量资源转移援助乌克兰(包括提供“挑战者2”坦克)。这使得“挑战者3”的采购计划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可能被无限期推迟或取消。这种财政上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构成了“过时”的风险——因为它可能根本无法按计划部署。
2. "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乌克兰战争暴露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技术发展的迅速性。特别是乌克兰方面对西方先进武器(如“海马斯”导弹、火炮系统)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对俄罗斯军队装备(如T-72, T-80, T-90)的现代化改装和战术运用,都给西方坦克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反坦克武器:" 无论是老式反坦克导弹(如AT-4、 RPG-29)的改进型,还是无人机、滑翔炸弹(如俄罗斯“柳叶刀”)等新型远程反坦克武器,都对坦克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重型

相关内容:

据美媒《军事观察》杂志消息:最近,英国前陆军军官、著名防务评论员斯图尔特·克劳福德中校发表了一份评估报告称:英国陆军正在研发的“挑战者3”主战坦克,可能还没正式服役就已经过时了。

英国军方目前只计划采购148辆“挑战者3”,这个数字本身就引起了广泛质疑,觉得太少了,不够用。但克劳福德中校担心的重点还不是数量,而是坦克本身的“硬伤”。

“挑战者3”本质上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挑战者2”坦克基础上大幅升级而来的。克劳福德中校一针见血地指出,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已经过时的设计理念的最终版本”。他觉得,眼下西方这一代主战坦克,比如德国的“豹2”、美国的M1A2“艾布拉姆斯”,还有现在的“挑战者3”,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个头太大、体重超标、价格死贵,而且战场生存能力让人担忧。照这种传统路子继续发展下去,恐怕是条死胡同。

这话不是没有理由,乌克兰战场是个残酷的“试金石”。克劳福德特别提到了两个要命的问题:生存能力和机动性。

英国军方只采购了60套主动防护系统,却要给148辆坦克“轮着用”。这在平时训练可能还行,可真要拉到乌克兰那种高强度战场上,这点防护系统根本是杯水车薪。乌克兰的血的教训已经证明,没有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再厚的装甲在现代反坦克武器面前也像纸糊的一样。

“挑战者3”沿用了“挑战者2”的那台1200马力的发动机。乌克兰的坦克兵早就吐槽过,“挑战者2”是“小马拉大车”,动力不足。如果“挑战者3”在全副武装的战斗状态下重量接近80吨,那它的机动性肯定会大打折扣。更现实的问题是,英国陆军现有的坦克抢救车、架桥车等后勤装备,还能不能拖得动、撑得起这么个庞然大物?别到时候坦克没被敌人打趴下,自己先陷在泥里或者过不了河,那就尴尬了。

克劳福德中校认为,未来坦克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显了。他还拿俄罗斯和中国的坦克举了例子。

他说,那种传统的三人炮塔布局(车长、炮长、装填手)已经落伍了。现在自动装弹机、遥控武器站技术都很成熟了。你看俄罗斯的T-14“阿玛塔”坦克,就把乘员都集中保护在车体前部一个加强型的“装甲胶囊”里。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坦克的整体高度(也就是中弹概率小的“矮个子”),还能有效减重。

中国在2025年9月3日刚刚公开的新型主战坦克,克劳福德认为,这款新坦克的设计理念甚至比T-14更贴近未来趋势,它把乘员防护、轻量化和高机动性放在了优先位置,可以看作是对乌克兰战场经验教训的直接回应。预计未来的坦克设计很可能会更多地借鉴中国这款新坦克的思路,而不是T-14。

克劳福德的分析还指出了一个关键差异:苏联/俄罗斯设计的坦克(通常重45-50吨)相对于西方重坦(70-80吨)的一些优势。他认为,未来应该转向更小、更轻、更便宜的坦克,重量最好控制在45到50吨这个区间。这样的坦克可以配备遥控炮塔,乘员坐在车体里受保护,拥有均衡的装甲,并大量使用主动防护系统和反无人机装备。

这个判断,被乌克兰战场的残酷现实无情地验证了。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和德国的“豹2”这些西方明星坦克,一上前线就遭到了重创。有评估指出,到2025年6月初,乌克兰军队损失的31辆美制M1A1坦克中,有27辆被摧毁或俘获,损失率高达87%。而大部分的“豹2”坦克,早在2023年12月之前就已经被打掉了。这些惨痛损失,给西方重型坦克的设计理念敲响了警钟。一张据称是在乌克兰战场上被摧毁的“挑战者2”坦克的照片,更是加剧了这种担忧。

分析完“挑战者3”项目的问题后,克劳福德中校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战略性问题:“挑战者3”之后,英国坦克的路该怎么走?

现在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觉得,既然数量这么少,投入这么大,英国还不如干脆退出坦克制造业算了。另一种则认为,英国应该研发一种更小、更便宜的新型坦克,重新建立起有实际意义的坦克规模。

其实,不只是英国,整个北约盟友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可能他们都在琢磨“豹2”、“艾布拉姆斯”、“勒克莱尔”(法国主战坦克)的下一代该怎么办。

克劳福德中校个人比较倾向于一条出路:加入欧洲联合的MARTE未来坦克项目。他觉得这样挺好,“英国企业可以在防护系统、观瞄设备、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等优势领域做出贡献,既能保证本国工业参与,又能维持国内制造能力。”他认为,“挑战者3”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过渡品”,但它代表的确实是一种快要过时的设计哲学了。

除了欧洲自家的项目,其实还有别的选项,比如加入韩国的K3坦克项目(K2坦克的下一代)。目前的K2坦克普遍被认为是北约体系内最顶尖的坦克之一,这为K3项目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日本和美国好像也对合作开发未来坦克感兴趣。

克劳福德中校的这番分析,给正热火朝天研制“挑战者3”的英国军方泼了一盆不小的冷水。它提出的不仅仅是一款坦克的性能问题,更是对整个西方主战坦克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在无人机巡飞弹满天飞、战场透明度极高的今天,那种依靠厚重装甲“硬扛”的钢铁巨兽时代,是不是真的快要结束了?未来的陆战之王,是不是应该变得更智能、更敏捷、更便宜、更能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战场?#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布于 2025-11-11 03:46
收藏
1
上一篇:一炮成名!挑战者1型坦克创5000米世界最远击杀纪录,震撼全球 下一篇:叫S500的不止奔驰!揭秘东风风行S500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