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力帆320大揭秘,性能超MINI,真的“还要给力”?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日本版的力帆320(通常称为“FLAVER”)和MINI之间的对比:
1. "定位和目标市场:"
"力帆320 (FLAVER):" 主要面向日本市场,定位是入门级、城市代步用车。它基于力帆在海外市场(包括中国)畅销的320车型改进而来,目标是提供高性价比的微型车。
"MINI:" 定位是时尚、个性化、驾驶乐趣的紧凑型车(虽然尺寸上有些跨界),主要面向全球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和追求品味的群体。在中国市场由华晨宝马生产和销售。
2. "尺寸和空间:"
"FLAVER:" 作为微型车,尺寸非常紧凑,轴距较短,内部空间(尤其是后排和后备箱)相对有限。
"MINI:" 尺寸比FLAVER大得多,属于紧凑型车,轴距更长,提供了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容积。
3. "性能和动力:"
"FLAVER:" 通常搭载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如1.0L),动力输出相对平顺,但加速性能一般,主要满足城市低速行驶需求。日本市场的排放法规可能使其发动机技术更先进、更环保。
"MINI:"
相关内容:
80年代末,一股由日产Be-1带起的复古风潮席卷日本。一直到90年代末,依然有不少消费者热衷这类特殊车款。为了抓稳这潮流的尾巴,大发也推出了他们的复古车款——1999年,基于第四代Mira的Mira Gino,正式登场。

按照大发的说法,Mira Gino(主要是前脸部分)参考了他们的名作Compagno,后者其实是大发历史上第一台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四轮乘用车。的确,头灯、转向灯以及进气格栅都有Compagno的意思在里面,但眼尖的车迷大概已经看出,比起Compagno,这台Mira Gino,真的跟老款MINI很相似啊!

说得难听点,这是在照抄MINI,好听点嘛,就是致敬。如今也无法考证大发跟BMC之间是否有PY交易,反正两台车就是长得很是相似——甚至连轮圈也是老MINI的经典样式。

看惯老MINI,你一定会觉得Mira Gino长得不太协调,毕竟它只是在原本的Mira上增加了一些复古元素,碍于本身的定位,用料也不怎么样(那两根电镀保险杠还都是塑料材质),但比起MINI,Mira Gino也有很多的优点,譬如它提供3门/5门版本;车厢空间也比老前辈多了许多;别看只有区区660cc排量,表现也绝不逊色于MINI后期的1.3L OHV版本(这也是正式引进日本的主要型号),燃油经济性也更为出色,甚至后期还有搭载1.0L机器的版本;另外大发还很识趣地提供了一系列选装配置,副厂也很配合地弄了一堆让你的Mira Gino更像MINI的部件……当然,作为一台日本车,它的可靠性也是个优点。

差点忘了还有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性价比。1999年买一台40周年纪念版MINI要价229万日元,按当时汇率算个大概,得16万4193元。而顶配的Mira Gino叫价124万8000日元,也就8万9481元6毛的样子。是不是很划算?

要知道,MINI在日本的人气还是挺高的,甚至在老MINI的生产末期(90年代),日本成为了MINI的主要市场(甚至有日本厂商想要购买MINI的制造/销售权限,虽然最后没有下文)。刚好,Mira Gino的活跃时间(1999-2004),卡在了MINI更新迭代的特殊时期,所以这台翻版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甚至,在Mira Gino推出3年后,专门做复古车的光冈,也以这台车为基础推出了他们的第三代Ray(麗),如果你更喜欢Wolseley Hornet的样子,它可能是你更好的选择。

2004年,Mira Gino正式换代(海外市场命名为Trevis),虽然底盘依然是Mira,外观却较过往更自成一派,虽然你还能看出一些MINI的影子,尤其是那个诡异得不行的前脸,给人一种搞砸了的感觉。但它在用料,造工上却有了相当的进步,总体来说,比起复刻MINI,第二代的Mira Gino似乎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地找寻着自己的定位。到2009年,Mira Gino正式停产,其位置由更具个人特色的Mira Cocoa取代。

翻版MINI的故事,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轮到你说:
你如何看待这类复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