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开能绕地球两周半的巨量,分裂70年的海拉细胞,揭秘其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株被称为“海拉细胞”(HeLa)的细胞系,确实是一个科学史上的奇迹,并且给人类带来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虽然它起源于一位名叫海瑞特·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非裔美国女性,但她的细胞在未经她本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被采集并无限增殖,最终形成了这个独特的细胞系。
以下是海拉细胞给人类带来的主要贡献:
1. "医学研究革命性的工具:" 海拉细胞是第一个被成功培养并在体外无限增殖的癌细胞系。在此之前,研究癌症等疾病极其困难,因为无法在体外长期维持活细胞。海拉细胞的“永生”特性,使其成为:
"病毒学研究的基石:" 科学家利用海拉细胞研究各种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小儿麻痹症)。约翰·霍华德·弗洛里(John Enders, Thomas Weller, Frederick Robbins)因利用海拉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海拉细胞被用于研究流感、疱疹、巨细胞病毒(CMV)、HIV等多种病毒。
"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 许多新药和化合物的研发都曾使用海拉细胞进行初步的筛选,评估其活性、毒性以及潜在的副作用。
"癌症研究的模型:" 海拉细胞为研究癌症
相关内容:
人之所以不能永生,是因为组成人体的细胞不能永生。
细胞会衰老和凋亡,但同时也会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过每一次的细胞分裂都会导致染色体端粒变短,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也就无法再次分裂了,实验发现大多数细胞都会在分裂52次之后走向死亡,而这就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那么有没有能够无限分裂的永生细胞呢?当然也有,比如癌细胞,而说到癌细胞就不得不提举世闻名的“海拉细胞”。海拉细胞取自一名30岁的美国黑人女性海瑞塔·拉克丝。

1951年,海瑞塔怀上了她的第五个孩子。
在怀孕期间,海瑞塔可谓备受折磨,因为在整个孕期,它的下体总是流血不止,让其痛不欲生。终于等到了孩子降生,海瑞塔赶忙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了宫颈癌晚期。不过海瑞塔的肿瘤和其他人看起来并不相同,一般的恶性肿瘤仿佛绽放的菜花,表面凹凸不平,而海瑞塔的肿瘤看起来却十分光滑,宛如一粒葡萄,这可能也是她的孩子能够顺利降生的原因所在。后来医生使用放射性镭对海瑞塔进行治疗,并提取了肿瘤上的组织样本。

不久之后,海瑞塔就因病去世了,但从她身上提取出来的组织样本却一直活着。
后来,这块样品被送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给了肿瘤专家乔治·盖伊。很快,乔治就发现了这块样品的独特之处,这些细胞在分裂了52次之后,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它们不断分裂,以至于约翰不得不将它们移动到更大的容器之中,但用不了多久,就需要再次为它们更换容器。乔治意识到这是一块拥有无限分裂能力的永生细胞,并很快察觉到了它非凡的价值。

不久之后,乔治就将分裂出来的海拉细胞赠送给了很多认识的科学家,现在海拉细胞已经遍布世界。
海拉细胞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非凡的价值,为了研究病毒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研究人员通常要进行大量的人体细胞实验,但普通的人体细胞会衰减,很难支撑到整个实验结束,如果更换新的细胞又会导致不确定的变量出现,所以在海拉细胞出现之前,很多研究都无法实现。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可以不停分裂的海拉细胞,大量的研究都可以展开,对于医学界来说,它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时至今日,海拉细胞已经分裂了70多年,如果将全世界的海拉细胞都集合起来一字排开,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那么,在过往的岁月中,海拉细胞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呢?1952年,研究人员将病毒放入海拉细胞之中,开始寻找防治病毒的方法,就此开创了近代病毒学。1953年,研究人员将苏木素滴在海拉细胞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染色体,基于此,最终解开了唐氏综合征的真相。

1954年,科学家通过海拉细胞研究出了分离单一细胞的方法,为克隆、试管婴儿和基因疗法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到目前,有关海拉细胞的研究已经成就了5个诺贝尔奖,相关论文超过了65000篇,无数饱受疾病困扰的人因此而受益。当然,也有人利用海拉细胞进行丧心病狂的研究,比如曾经就有一位名为索瑟姆的医生将海拉细胞注入试验者体内,结果导致患者感染恶性肿瘤。说到底,海拉细胞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带给人类什么,还取决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