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电装工资涨势揭秘,大数据精准“算”出薪资增长幅度
标题“南沙电装:工资涨多少 大数据‘说了算’” 暗示了南沙电装公司可能正在采用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决定员工的工资调整。这种做法在当今的许多企业中越来越常见,它可以帮助公司更客观、更公平地评估员工的贡献和市场价值。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解释:
1. "绩效评估":南沙电装可能使用大数据来分析员工的绩效数据,如工作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客户反馈等,以此来决定工资涨幅。
2. "市场比较":公司可能会分析市场上的薪酬数据,以了解同行业、同职位的薪资水平,确保自己的薪酬具有竞争力。
3. "成本控制":通过数据分析,公司可以更好地控制人力成本,确保工资涨幅在公司的财务预算之内。
4. "公平性":大数据可以帮助减少主观因素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使得工资调整更加公平和透明。
5. "员工满意度":通过分析员工满意度和离职率等数据,公司可以调整工资策略,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保留率。
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问题、算法偏见等。因此,公司在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工资决策时,需要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措施减少潜在的偏见。
总的来说,南沙电装使用大数据来决定工资涨幅,可能是一种现代化的薪酬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但也需要关注数据隐私和算法偏见等问题。
相关内容:

南沙电装工资集体协商会议 王艳/摄
在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沙电装”)工作14年,刘小军不光基本工资涨了3倍,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很诱人:健康保障上除了社保外,公司还给职工和子女购买了商业保险;有夜班补贴、加班补贴和餐补;每个节日发放礼金,一年不请假的职工年终额外发放全勤奖;上下班有交通车补贴津贴;公司还制定了完善的职业晋升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确保职工共享企业发展。
刘小军告诉记者,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得益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实,2010年6月,南沙电装曾发生过停工事件,起因是劳资双方缺乏沟通,同时,当时南沙电装的工资水平在同等规模企业中偏低,进一步激化了职工的负面情绪。事件平息后,在政府及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公司及工会充分反省,决定启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南沙电装工会主席黎志芳告诉记者,集体协商10年来,工作已经常态化,代表们突破了“不敢谈”、“不会谈”的瓶颈,意识到成功的协商需要用数据说话,科学精准“谈薪”才能谈到点子上。
协商从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开始
“我们公司的集体协商工作一直都有,只是行政不重视,协商代表也不会谈,导致效果不理想。”南沙电装工会副主席陈祖容从事工会工作已有11年了。她说,停工事件后,2011年1月,公司设立了工会办公室,增设3名专职干事,建立了多种沟通机制,实施劳资职场恳谈会(高层与员工面对面交流)、夜勤慰问(管理者与晚班员工面对面交流)、劳资恳谈会(公司高层与工会委员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强化劳资双方的沟通。
同时,工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当年劳资双方就签订了《集体协商规则》,约定每年4月启动新一年的工资集体协商,次年1月启动年终奖金协商。协商会议出席人员不仅限于劳资双方的协商代表,资方的管理者,劳方的员工代表、工会小组长也可以列席协商会议。并在协商规则中约定,职工薪酬水平确保在周边10家企业中保持前列。同年12月,经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又签订了集体合同,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协商流程。
“协商的过程就是工会和职工、企业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每次劳资双方达成共识前,工会都会做大量工作搭建劳资双方信息共享、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确保协商积极有效。”陈祖容告诉记者,积极沟通确保了职工对协商结果的高度认可。如2014-2017年,汽车行业以及汽车零配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职工工资普调幅度呈现下降趋势。“当时有很多职工不理解,导致2014年的集体协商谈了8回,才达成一致。于是,2015年1月的奖金协商,工会在协商前就充分向职工说明公司的经营情况,引导职工提出合理期望,并提出将公司的7大指标与奖金挂钩。”
信息不对称导致协商效率低、效果差
2015年,黎志芳当选南沙电装工会主席。坐在协商的谈判桌上,黎志芳意识到,当职工的工资调幅达到一定程度时,工会如何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是个很重要的课题。“这时候光有沟通不够,还要拿出职工和资方都能信服的数据,引导职工在了解并理解的情况下再进行协商。”黎志芳说。
黎志芳记忆最深刻的是2018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当年的集体协商工作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是历年来耗时最长的一次。从2018年3月中旬经由员工代表大会选举出工资集体协商代表(5名)、意见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到2018年9月14日最后一次员工代表对协商结果进行表决,“经历了数十回内部沟通商讨、6回正式劳资双方协商会议、4回员工代表大会,最终以100%的表决率通过。”
“当时因为信息不对称,职工和周边同类型企业横向对比落差大,积累了不满情绪。”黎志芳说,针对这个问题,协商前期,工会成立了以协商代表为首的推进小组,整理、细化了员工意见。工会小组、员工代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周边同类型企业的信息,将数据摆在职工面前,让职工更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环境、行业现状、公司经营情况等,正向引导职工。“在奖金协商时,工会提出将原有的固定金额奖金换算成月数奖金,不仅确保了一线职工的奖金,也从贡献度等方面进行了全盘考虑,获得大部分职工的认可。”
“公式化”提升了集体协商的科学性
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黎志芳除了重视用数据“谈薪”外,还看重工作方式的创新。在今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工会建议公司聘用外部咨询公司评估公司各级别职工工资薪酬竞争力,这也是南沙电装首次利用第三方客观数据分析调整职工工资。同时,工会也参考了广州市总工会对全市1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做的调研报告。
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劳资双方协商,将职工中竞争力不足的级别进行调整,并把薪酬评价制度调整为普调+调整工资+个人工资(人事部门对职工的评价部分),引导职工多劳多得。公司也同意在利润率下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拿出资金合理分配。
“我们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公式化’制度,职工的工资怎么涨、涨多少,用数据说话。”黎志芳介绍,该制度通过对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资产损益、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实证测算,得出客观、实用的参考标准,工会只需将关键数据套入公式,结合内外部情况,就可得出当年涨薪总额。
“协商公式化后,明确在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公司经营数据计算工资涨幅,提高了协商的科学性。” 黎志芳说,本年度的工资集体协商,仅通过2回正式协商会议,就达成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确保职工工资稳定增长的协商结果,效果非常好。(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王艳)
南方工报责编:刘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