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价格陷阱!二手车平台交易风险提示,谨防“虚高”价格大“坑”

您说得非常对!在平台上买卖二手车确实存在价格虚高、存在“坑”的风险。这确实是消费者在交易时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平台二手车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坑”以及价格虚高的原因,供您参考:
"一、 价格虚高的原因:"
1. "信息不对称:" 车商(尤其是不规范的个体车商或“车贩子”)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的真实状况和市场价值。他们可能利用信息差,标出远高于市场价的“虚高价格”作为“诱饵”。 2. "制造稀缺感/紧迫感:" 标高价配合“限时优惠”、“少量库存”等宣传,诱导买家尽快做出决定,忽略价格本身的不合理性。 3. "掩盖车况问题:" 有些车况较差的车辆,车商会通过美化图片、隐瞒重大事故、里程数作假等方式吸引买家,但价格依然虚高,试图赚取更高差价。 4. "平台算法或机制:" 少数平台可能存在算法倾斜,或者鼓励车商标高价以增加平台交易额,虽然这并非主流,但可能存在于某些环节。 5. "部分车商的营销策略:" 有些车商可能将平台作为展示“精品车”的窗口,标价较高,吸引特定买家(如预算充足或对车有偏好的买家),即使他们知道实际

相关内容:

rong>小心在平台上买卖二手车也有“坑”

如今,在电商平台买卖二手车已经成为一种“时髦”,殊不知,这种脱胎于二手车市场交易方式的新型电子商务仍然有很多“坑”,消费者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自身权益受到危害。

又到一年“3·15”。本期,北京青年报记者罗列了目前平台二手车交易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飨读者。在这里,我们没有明确哪家二手车电商平台问题最多,也没有特指某一平台问题已经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总之,像瓜子二手车、人人车、优信二手车和淘车网等电商平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买车

平台价格有时也虚高

一句广告语“没有车商赚差价”,让很多买二手车的消费者以为,在平台购买二手车一定会比二手车市场买车便宜。实际上,在平台买二手车同样有被“坑”的可能。

很多消费者可能不了解,在平台上的数以万计的二手车车源,大部分已经和原车主签订了买卖合同,其中合同背书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如果低于某一个价格,原车主可以拒绝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平台买二手车,如果谈定的最终价格低于背书价格,可能无法成交。从这一点上讲,平台二手车价格有时也会虚高。

要避免这一点,消费者还要多了解二手车行情,特别是其新车价格的变化,其次要从车况上多了解常见问题,以便在看车的时候特别注意。

检测一致性不高

众所周知,二手车是非标准化产品,每一辆二手车的车况千差万别,即使是同样年份同样款型的两辆车型,因为不同人驾驶习惯的不同,其车况也千差万别,如果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检测,一些隐形问题仍然难以觉察。

而目前大部分的二手车商业平台,聘用了数以千计的评估师,这些评估师水平不一,一些资深评估师根据经验检查车况,特别是对于重点部件,会特别注意。而一些评估师新手,一般会完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评估,需要重点检查的部件容易被忽略,一些隐形问题反倒难以发现。

这里提醒消费者,在平台购买二手车,不要太把二手车检测报告看得太重要,因为其中一些技术指标,一般消费者可能也看不懂,而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反倒体现的不够明晰。

金融贷款利率高

大概在几年前,爆发式增长的二手车金融贷款曾经让二手车行业风生水起,但是此后逐渐收紧的金融政策开始让二手车行业金融资金逐渐吃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年轻消费者的买车需求,二手车金融公司一般会采取同业拆借的策略获取资金,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为了降低消费者的还款压力,汽车金融公司往往会设计多种还款方式,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很多二手车单笔贷款综合年利率普遍超过20%,有一些甚至达到了28%。当然,这一高利率不会全部体现在贷款合同中,而是隐藏在整个贷款流程中,通过贷款手续费、保险费、信用查询费等方式进行分摊,以便误导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贷款购买二手车。

目前,像人人车、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等等大部分的二手车平台主营二手车业务盈利能力还较差,二手车金融贷款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

卖车

并不是没有中间商

二手车电商平台成立的初期,确实交易过程中没有中间商,而如今为了获得更好的卖车体验,平台上已经簇拥着大量的二手车商,一些平台甚至主动发展下线从平台上抓取二手车车源,因此所谓的“没有中间商”这一提法,已经成为过去式。

现在,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推出“保卖”业务,消费者在平台卖二手车,平台可以预付80%的车款,最后成交后再支付全款。但是一般“保卖”合同中也会明确,如果20天内无法卖车,消费者又不愿意拍卖或者低价出售,车辆将“原路退回”,消费者需要返还预付车款。

这里提醒消费者,整个交易如果最终没能成交,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要接待“平台”上门检测,之后又被买车人“骚扰”了多次,心里还是会很不舒服的。

业务员“传车”很普遍

实际上,国内二手车市场,业务员暗度陈仓“传车”的现象很普遍,如今这一做法已经传导到了二手车电商平台。

目前,资本性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家大业大,业务员一般都是按照业务量进行提成,一些业界的“老油条”加入其中后,一般会把较好的车源,想方设法的推给别的二手车公司,这样既能拿到高于提成的佣金,也能盘活业界资源。

对于卖车的车主而言,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选择,因为一边是高价格,一边又是知名电商平台,实难权衡,只能最终看谁“服务”好了。

成交率并没有想象的高

如今交易一辆二手车越来越复杂。一辆二手车,因为环保、地区、年份的差别,可能在不同地区市场有天壤之别,因此真正要成交一辆车,其成本是超乎想象的。

对于大部分二手车电商平台而言,成交率往往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成交率高,意味着交易成本低;如果成交率低,业务人员忙前忙后评估、带人看车,都会成为巨大的成本支出。而实际上,随着各地限行限购,汽车的政策千差万别,交易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商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他们曾经向某平台以个人身份上传了10款二手车,在交易期内几乎没有一辆卖出。这位车商补充说:“我能上传平台出售车型,价格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最终没能成交足见平台的成交率并没有鼓吹的高。”

总之,电商平台是二手车行业的新事物,为当下的二手车交易便利化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平台为了打响知名度,进行平台导流,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在深挖二手车市场内生动力方面做得却不尽如人意。

如今,新车市场光环已退,二手车市场方兴未艾,二手车电商平台亟须从交易本身入手,给消费者一个良好的买卖二手车体验,才是二手车电商发展的王道。

文/本报记者 何登峰

发布于 2025-11-06 02:00
收藏
1
上一篇:人人车用户亲述,告别水深疑虑,我的二手车交易体验竟胜似新车 下一篇:依力达尔·艾力等,见证克拉玛依的晨曦与暮色——克拉玛依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