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行动大揭秘,海马3极限续航测试,惊喜连连等你探索!
这是一个很棒的活动标题!“光电行动”听起来很有科技感和未来感,而“海马3极限续航测试”则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加上“充满惊喜”的副标题,更能吊起观众的胃口。
这个标题可以吸引以下关注点的人群:
1. "海马汽车粉丝:" 想了解自家品牌的新动态和产品实力。
2. "新能源汽车爱好者:" 对续航能力、技术突破感兴趣。
3. "科技与汽车交叉领域关注者:" 对“光电”这个概念可能代表的新技术(如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智能光电控制等)好奇。
4. "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的消费者:" 关注车辆的续航表现和实际用车体验。
"这个标题的优点:"
"主题明确:" 清晰地告诉受众内容是关于海马3的续航测试。
"关键词突出:" “极限”、“续航测试”是核心信息。
"吸引力强:" “光电行动”和“充满惊喜”增加了神秘感和期待感。
"时代感:" “光电”二字暗示了可能与新能源、智能化相关,符合当前汽车行业趋势。
"如果需要进一步展开,可以考虑补充的内容方向:"
"“光电行动”具体指什么?" 是指测试过程中使用了某种光电技术?还是指海马3本身具备某种光电相关特性?这会增加悬念。
"“
相关内容:
作为较早就把纯电动汽车作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海马汽车,于去年12月份推出海马@3纯电动汽车,而这款车在今年4月份的第七批国家目录中,续航里程标注为156公里。一般来讲,给工信部提供的续航里程都是比较保守的,那么这款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海马@3极限续航里程到底有多少呢?
一、车况
本台车是之前我们拿到的一款测试车,主干任务完成,这项比较备受煎熬的极限测试任务就有时间来完成了。
由于公司最近正在做售车业务,所以我们地下车库还是自卑充电接口以及相关设备的,海马@3在地库完成充电,满电续航里程显示200公里,这个属于官方标定数字,实际来讲这个标定的数字与实际的续航里程都有一定的出入,本次活动就是来刨根问底儿的。
二、车辆驾驶状态
海马@3从公司地库出发,一直采取ECO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节能模式行驶;行驶过程中,所有无关的电子设备关闭,车窗微微留一个缝隙,保证车内空气流动,小计里程清零。4月15号北京当天的温度还是略微偏高,所以应该并未造成温度影响。
由于是周五当天18:40左右完成的极限测试,所以只能找一下历史天气给大家看。
三、路线路况
周五上午10:00整,从东四环中路京师律师大厦地库出发,值得一提的是出地库就要爬一个近30°角的大上坡,别看这一段很短的距离还是对电量的损耗影响很大的。出发行驶至东四环中路辅路,南行100米进入刚刚脱离早高峰的四环主路,其实这段时间主路的车流量还是比较大的,并不能够以完全省电的驾驶方式行驶,所以在四环主路这段路程,海马@3的电量相对来讲应该是衰减最快的时间段了。
四环行驶了将近5公里左右,车辆到达东南四环的十八里店桥,附近我们即将驶入一小段的高速路段-京津高速。
车辆驶入京津高速后,遇到短暂的拥堵路况,整段高速的时速跟驾驶状态并不理想,基本以时速10-20公里的速度行驶。
经过大约30分钟左右的拥堵路况,我们驾驶海马@3来到北京的亦庄经济开发区。抛开北京的著名的交通状况不谈,我个人觉得一般正常的路况,亦庄地段应该是满足这一说法的。
经过上坡、四环主辅路、一小段拥堵高速路段,我们驾驶海马@3进入到这一地段进行长时间测试驾驶。驾驶时速基本保持在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没有急刹车、加速。
亦庄路段基本属于正常的工况道路,这里我们并没有为了拉高车辆续航里程的数据,找路况更好(基本没车)的地段进行测试,也是为了保证更为贴近现实。
四、中途休整
车辆持续在这一地段行驶了100公里整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在整数里程进行短暂的休整,车门打开通风换气,虽然车窗玻璃有缝隙,但时间过长车内温度及空气状况并不是特别的良好。
进行简单的休息、补水我们又继续进行续航测试,此时距离工信部发布海马@3续航里程156公里的数据已经相当接近了,希望我们可以度过这一大关。
继续行驶了56公里之后,车辆的续航里程以达到标定数据,此时在海马@3仪表盘左侧的下方依旧显示本台车的续航里程还有49KM,为了彻底的榨干这台车的电量,我毫无迟疑的开始了最后的50公里挑战,如果按照表显数据来讲,这台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达到200公里,是否属实一定要亲身实践才可以。
行驶途中,不禁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花红柳绿,万物复苏,如果北京的路况真的天天保持这样的状态,那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对不对?
驾驶海马@3行驶了183.5公里的时候,仪表盘中央位置出现了提示充电的黄色图标,此时右侧仪表下方显示车辆可继续行驶30公里,说句实话,此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这个数字是否可以达到。
在近4个小时的驾驶之后,小计里程清零之后的行驶里程达到了200公里,左侧仪表盘上原本显示可继续行驶里程已经不再显示数字(值得一提的是在右侧行驶里程为199公里的时候,左侧的仪表显示可继续行驶的公里数为21公里,但到达200公里后就直接不显示了)。
为了真正达到极限,我们还是决定将这台海马@3跑到平常说的趴窝为止,虽然我们可能要面临推车的风险。在此期间,我们逐渐把车开向附近充电站的附近,此时多说一句,在亦庄经济开发区有比较多的特来电快充电桩,而且车位也比较富裕。
五、电量耗尽
在驾驶到表显小计里程为219公里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开车到充电站所在地的园区内行驶,在园区内行驶了近一公里左右的时候,发现我们开到了园区地库的出口处,此时出于逆行状态,于是出现了上图所示。
我打算在此位置进行掉头,但是发现车辆无法挂到R档,海马@3坚持了近5个小时(包含休息时间)左右的时候,电量全部耗尽。电量耗尽毫无征兆,所以趴窝为止比较尴尬,我们根据以往经验采用重启车辆进行测试,也并无效果。
幸亏机智的我们选择在最后时段在充电桩所在的园区内驾驶,才不至于让车辆的趴窝位置距离充电桩太原,虽然这样我们也是推了近1公里的路程才把海马@3转移到充电桩的位置。
推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十分费力的事情,海马@3在推行过程中还是拥有电动转向助力,此时由我们3个人进行推车,在狭窄路段由于我体重较轻,坐在车里控制方向,两个同事来推车也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吃力。
六、充电返程
推行车辆到达充电桩的位置,此时还有两个空闲的充电车位,准备进行充电,以满足返程的续航。
海马@3的充电口出于发动机盖的内部,充电需打开前机盖,充电枪插口就面对出于机舱的左上角处,比较明显。充电大约一小时,充入10度电左右,充电结束后显示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此时准备返程。
总结:通过电动邦编辑部们的相对专业的驾驶方法进行的比较多种的路况测试(包括:北京四环主辅路、拥堵路段、一般城市道路、畅通路段),海马@3的最终续航里程达到了220.9公里,完全超出了工信部给出的156公里的数字;这对于非常关注这款车的消费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十分兴奋的数据。
首先整个驾驶过程中,基本上将时速控制在了60公里左右,遇到转弯及红绿灯正常驾驶,期间刹车部分多数是有原车的动能回收来完成的,这样可以更为节能,而海马@3的动能回收系统并不会带来不好的驾驶体验,并没有十分强烈的顿挫感。在行驶期间,上坡、拥堵路段可能多少会造成车辆的电耗升高,不过综合整体路况来讲,可忽略不计;
其次,驾驶过程中尽量保持匀速会使车辆的耗电降低,避免急刹车、急加速的情况出现会使其表现更为良好。虽然驾驶期间相关电子设备保持关闭(包括:收音机、空调等)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驾驶的舒适感降低,不过我们也相信在这些电子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海马@3的表现也不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