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真的不好吗?资深老司机亲述多年体验与真相
滴滴出行,作为一个在中国大规模运营的网约车平台,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存在。它给许多人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和担忧。对于几年前的老司机来说,他们可能有着更直接和深刻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关于滴滴出行“不好”的方面,也是很多人(尤其是老司机)可能会提到的:
1. "抽成比例过高 (High Commission Rate):" 这是司机们最普遍的抱怨之一。滴滴从每单收入中抽取相当大比例的佣金,尤其是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司机来说,这会显著降低他们的实际收入。随着平台竞争加剧和补贴减少,这个问题更加凸显。
2. "派单机制不透明 (Unclear Dispatch Mechanism):" 司机对平台的派单规则往往不完全了解,感觉存在“算法歧视”,例如可能因为司机的历史表现、地理位置、服务分等因素导致派单不均或效率不高。
3. "工作压力大 (High Work Pressure):"
"流水线式服务要求:" 平台强调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有时会牺牲掉人与人之间更灵活、更贴心的交流。
"高强度接单:" 为了维持收入,司机常常需要长时间在线接单,身体和精神压力都很大。
"“好评”压力:" 为了获得更好的派单权重和奖励,司机往往需要花费心思获取乘客好评,有时会感到焦虑。
4. "平台规则严苛
相关内容:
青岛滴滴胖哥。
聊聊我跑滴滴的那些事!

1. 我是小滴滴胖哥,到现在应该是跑了 8 年滴滴,当了四五年的滴滴队长,期间接触过很多滴滴的团建、座谈会等。作为一个老司机,我虽也喷过、骂过滴滴,但平心而论,滴滴在所有网约车平台里算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它不乱扣司机险,不乱扣分,有比较完善的对司机的保障体系,各种保障都有,而且它的客服等都能打通,申诉只要是正当理论的都能过,这点不像某些平台胡乱扣钱、胡乱扣分,不给司机人权。
2. 价格低是市场行为,大家会发现滴滴其实不是主动挑起低价倾销的平台,而是被动应战,市场是乘客选择的市场,谁价格低乘客就选谁。滴滴降到一定价格,在一些核心地方,乘客会觉得多花点钱无所谓而选择滴滴,所以滴滴只能是被动降价。
3. 说实话,作为司机我在乎跑一天能否挣到钱,去掉成本后还能剩多少。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要达到以前的目标流水,需要付出的时间越来越多,以前可能 10 个小时,之后可能 12 个小时,现在可能要 14 个小时,但不管怎样,能挣到流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