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K11开业风波再起,业内人士点评,一场匆忙落幕的盛大开业

深圳K11开业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业内人士的评价也普遍认为“一次很匆忙的开业”。
以下是一些关于深圳K11开业争议和业内人士评价的细节:
"争议点:"
"设施不完善:" 开业初期,K11·深圳湾存在一些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例如部分卫生间异味、部分区域灯光昏暗、部分店铺未开业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也引发了质疑。 "营销过度承诺:" K11在开业前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承诺了丰富的业态、独特的艺术体验和高端的购物环境。然而,开业后部分承诺并未完全兑现,例如部分知名品牌未入驻、艺术展览的规模和频率不及预期等。这让一些消费者感到失望。 "交通不便:" K11位于深圳湾,虽然交通便利,但开业初期周边停车位紧张,部分道路拥堵,导致一些消费者难以到达。此外,K11内部的交通指引也存在一些问题,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价格偏高:" 作为一家定位高端的购物中心,K11的租金和商品价格普遍较高,这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难以承受。
"业内人士评价:"
"“很匆忙的开业”":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深圳K11开业的评价。他们认为K11在准备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开业时设施不完善、运营不稳定。 "“K11需要时间来完善”":业内人士认为

相关内容:

4月28日,备受关注的深圳K11 ECOAST滨海文化艺术区开始分阶段试运营。据了解,K11 ECOAST试运营以来每天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其中在5月1日当天的客流量就已经超过了30万,网络平台上也掀起一波热议话题。近日,有一网帖就称,K11 ECOAST内有洗手间的马桶盖与马桶不匹配、商场优惠信息印刷乱码,商家进驻仅50%,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开门迎客。南都记者走访发现,目前,社交网络上大部分吐槽K11的相关情况已经得到改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次“很匆忙的开业”,K11需要从自身反思原因。

现场走访:

诸多被吐槽情况已改善 商场仍在升级中

5月8日,K11 ECOAST试运营10天之际,南都记者分别走访艺术区南、北馆以及海滨长廊Promenade发现,商圈内确实仍有部分商家未进驻,铺面由于消防验收等原因仍在整备中,也有部分品牌门店当前通过设置简易柜台等方式试营业,在接下来几天才能正式开业。据介绍,K11 ECOAST滨海文化艺术区当前处于第一阶段的试运营期间,部分商家并未选择与艺术区同步开始试运营,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陆续进驻,“接下来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大家来到这里之后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期间,K11 HACC展馆将定期举办展览,并为艺术人士提供孵化创意项目的平台,海滨长廊、海边剧场等也将通过各类活动来打造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K11 ECOAST 的顶层天台空间,云顶马术俱乐部也已经入驻,打造了一片专属的城市马术运动空间,现已正式开始营业,俱乐部人员也持续给天然草场开展专门养护。工作人员介绍,“很难用一个具体的名词去界定K11的天台空间,这里有很开阔的观看海景视野,融入社区公园等元素,还设置不少的艺术装置,就像室内空间一样,很多都是融合在一体的。”南都记者走访期间,也看到有不少市民正在此处拍照打卡,有市民表示这里看到景色非常漂亮,走上来也很方便。

走访期间,南都记者发现,此前网友吐槽的商场优惠信息乱码、洗手间马桶盖尺寸不匹配等等情况均已得到改善,会员优惠信息展板设在艺术区的B1层,从地铁出来,步行不久就可以发现,而随机走访的南、北馆内几处卫生间,均未发现有马桶盖尺寸不匹配的情况,仅有极个别卫生间提示正在进行维修。至于南、北馆内装修配色问题,南都记者走访了解到,艺术区南馆以亲子家庭为主,其中每个楼层又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以装饰的配色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K11内的餐饮主要集中分布在B1层以及地上6、7层,傍晚时间前来的顾客比较多,一些商家在午餐和晚餐时间已经需要排队等号。而南都记者实际体验发现,北馆内从B1层直达7层的电梯引导标识并不足够清晰明了,有一些电梯间的信息标识牌上设置了L5层及以上楼层的指引信息,但对应的直梯仅能到达L4层,乘客需要进行换乘。

背景梳理:

集团去年曾有架构变动 曾传出销售额不理想

作为K11集团在中国内地的首个旗舰项目,深圳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该项目原本预计于2024年底落成,但迟迟未有动静,最终于4月底正式开业。

根据公开资料,2007年,作为新世界发展继承人的郑志刚出任集团执行董事不久便创立了K11品牌,倡导“将艺术文化融入商业”,香港尖沙咀K11 Art Mall是K11的首个项目,而后K11又陆续在上海、武汉、广州、沈阳等多地开出商场。然而,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K11近年来在内地的销售额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深圳K11的“翻车”,难免让人与K11去年的大变动产生联想。2024年9月底,新世界发展发布2024财年业绩,此前执掌集团的“企三代”郑志刚正式宣告主动辞任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根据公开报道,郑志刚唯一从新世界发展带走的,就是他一手创办的K11。在发布会上,新世界集团公布了以总价2.09亿港元,将K11管理公司分拆及出售给非执行副主席郑志刚的私人企业。

脱离了新世界后的K11将如何发展,本身就已是业内广受关注的话题,而此次深圳K11受到的争议,再次将K11推上了话题的风口浪尖。

业内人士:

流量是招商的重要条件 K11还须发展沉淀

深圳K11开业遇争议,亦引发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评价称,深圳K11的开业可以说是“一次匆忙的开业”。该业内人士称,商业地产在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商场开业其实有相应的开业指标,包括开业率、招商率等,但从目前公众反馈的情况看,确实有很多商铺还没有开出来。对国内商业体整体的招商环境,该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前期商场运营条件足够,其实是可以开出好场子的”,因此他直言,这一次深圳K11遇到的争议,K11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更多一些。

而另一位从事商业地产分析的业内人士指出,针对大家对深圳K11招商品牌“拉胯”的吐槽,他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品牌商都以安全为先,“成熟的品牌对把对流量的安全保证提到了很高的地位,新开的区域对流量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很多成熟品牌会选择观望。”但该名人士也提到,深圳K11弥补了深圳商业版图中很重要的文化、精神板块,“现阶段要释放深圳的消费力,商业可能反而需要慢下来,利用文化、艺术等精神类内容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

采写:南都记者 覃仕林 吴灵珊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发布于 2025-10-10 02:45
收藏
1
上一篇:高奢零兑现引热议,招商遇冷?深圳K11实探揭秘网友“失望”真相 下一篇:这还是我认识的武汉K11吗?探秘焕新后的时尚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