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5连跌!广汽本田“神车”风光不再,揭秘曾经的制造厂为何失灵?
“销量5连跌”这个说法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但广汽本田确实正经历着一个显著的销量下滑期,远低于市场预期,也与其过往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曾经的“神车制造厂”为何不再那么“灵”了?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点:
1. "市场竞争格局剧变:"
"新能源汽车(NEV)的冲击:"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特斯拉、比亚迪等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猛进,凭借更好的智能化、电动化体验、政策补贴(虽然退坡)以及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广汽本田在新能源转型上相对较慢,产品布局和推出速度未能完全跟上市场潮流。
"自主品牌崛起:" 以吉利、长安、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升级(如混动技术、智能座舱)、产品多样化以及更亲民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对包括本田在内的合资品牌构成了强力挑战。
"其他合资品牌竞争:" 丰田(特别是RAV4、汉兰达)、日产(奇骏、逍客)等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流了客户。
2. "产品更新迭代与竞争力问题:"
"产品线相对保守:" 部分现有车型(如
相关内容:
近日,广汽本田内部发布了一纸人事任命。高洪祥正式接棒李进,出任广汽本田董事、执行副总经理,成为这家老牌合资车企的新任中方掌舵人。
但是高洪祥要面临的,可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今年上半年的广汽本田,销量仅15.5万辆,同比下滑25.63%,巅峰期的广本,拿下了78万的年销量,124亿的净利润,但是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47万辆和18亿元。

而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来看,广本今年,能不能拿下30万的年销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7月,广本销量16033台,同比下滑51.81%,单月销量出现同比“拦腰斩”,这是该品牌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五个月下滑。
2025年3月份,广汽本田单月销量为47930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销量下滑了8.86%。

2025年4月份,广汽本田的单月销量为18491台。相比去年同期,广汽本田的降幅达到了25.06%。
2025年5月份,广汽本田的单月销量为13410台。相比去年同期,其销量下滑了58%,几乎下滑了6成。
2025年6月份,广汽本田的单月销量为30017台。相比去年同期,广汽本田的销量下滑了12.61%。

截止到今年7月份,广汽本田的单月销量已经接连5个月呈现出同比下滑的态势。广汽本田的现状和前景,令人担忧,而技术出身的高洪祥,能带领广汽本田破局吗?
广汽本田目前的问题,还是出在产品层面,目前面临明显的“青黄不接”的局面,燃油车时代,曾经担任销量支柱的几款车型,销量都出现了下滑,除了雅阁还能月销免签过万之外,其他车型,很难再单月销量过万,曾经的“广本双星”之一皓影,上半年卖出了57,897辆。

而曾经年销11万的飞度,上半年只卖出了不到3000辆,7月份它的月销量跌破了100台。其他的燃油车,再也难以找到一款,可以撑起销量的。
新能源领域,本田的转型来的晚了一点,同时效果也不好,2025年重磅推出的本田P7,上市首月仅售437辆,5月跌至142辆,6月略回升至166辆,7月份卖出了200辆。这个销量,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成功的。

P7虽然是纯电平台的产品,但是放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显得没有太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这个价位的车型都在普及端到端辅助驾驶了,P7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还没有跟上节奏。

而同为日系品牌,丰田和日产,都在和中国供应商合作,引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比如说Momenta,加入激光雷达,加入英伟达的智驾芯片,而本田还没有推出类似的产品,而P7的产品卖点,还集中在被动安全、操控性等方面。当其他合资车,都在想方设法本土化中国化,本田还在试图强调,本田的赛道基因,“本田化”。这很明显,和现在的市场节奏是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