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HSD自动驾驶体验,新手初探自动驾驶的奇妙地平线

我们来聊聊地平线HSD(Horizon Smart Driving)自动驾驶新手的真实感受。需要说明的是,“新手”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使用场景、对技术的理解程度以及具体的体验车辆。
以下是一些基于普遍反馈和用户报告,总结出的地平线HSD新手可能有的真实感受:
"积极/惊喜的方面:"
1. "直观易用的交互:" 很多新手用户反映,地平线HSD的仪表盘或中控屏显示界面相对清晰,功能图标化,上手容易。启动、切换驾驶模式(如果提供)等操作步骤并不复杂。 2. "基础的便利性:" 作为新手,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基础的辅助功能带来的便利。例如: "自适应巡航(ACC):" 在高速或车流平稳的路段,跟车距离可以根据自己习惯调整,减少长时间踩油门的疲劳。 "车道保持辅助(LKA):" 在长途驾驶中,方向盘的轻微震动或转向辅助能帮助保持在车道内,对于新手司机来说,心理压力会小很多。 "自动泊车:" 对于平行泊车、垂直泊车等场景,一键启动自动泊车,省时省力,成功率较高,能解决新手泊车难的痛点。 3. "平稳舒适的驾驶体验:" HSD系统通常能实现较好的油门、刹车、转向控制,

相关内容:

文|浅黑科技

今天参与地平线2025HSD先锋体验日活动,试驾了搭载地平线HSD与征程6P的全球首搭车型星图ET。

作为首次体验自动驾驶的用户,我完成了全程十几公里、耗时约半小时的试驾行程。

先说下整体感觉,还比较丝滑。

全程基本无需人工接管,仅有的两次接管操作,均是因停车场管理要求,在进出停车场阶段手动控制车辆。对首次接触自动驾驶的新手而言,这种低接管频率有效降低了操作压力,系统的基础稳定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再说具体体验,可圈可点。

有点儿老司机那感觉。反应比较快,针对一些场景的决策,比如何时并道、以多快的速度并道等,速度快、动作干脆。遇到比较窄的路、贴的比较近的人和车,能够精准感知,并快速做出预判。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驾驶经验比较丰富,不太容易被其他车辆或行人指指点点。

有点儿拟人那感觉。虽然是第一次体验,但有种相识很久的感觉,开车习惯和我本人有些像。比如遇到红绿灯,没有立刻停车,而是试探性地往前挪,一点点和邻车齐平,到达划线位置。我自己很喜欢这么干,乘车人的感受也比较好。比如遇到人流车流交汇的情况,会试探性地挪动,有种探头的感觉,控制得也比较精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交互博弈模型表现不错。

有点儿超人的能力。超低延时,精准感知,稳定可靠,这是地平线HSD主打的超人能力。体验下来,感觉说的和做的比较一致。我是第一次开智驾,整个过程不紧张、不累,也没有遇到需要紧急接管的状态。系统对于安全距离的把控,跟车、并道等都不错,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视觉和感觉上都比较心安。

在试驾之前,我参加了地平线的workshop,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挺深刻的。说的是开车的心理安全感,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开车人的安全,也要让周围的人感觉安全。比如,我坐在车上,遇到一些情况,方向盘一通猛操作,幅度超大,决策诡异,我就会感觉这系统不够安全。比如,我走在路上,遇到司机作出不太符合常规的驾驶操作,我也会感觉要离这车远一些。

所以,辅助驾驶系统如果能够更加拟人化、更加丝滑,无疑会增加开车的心理安全感。在这一点上,地平线HSD系统表现还不错,一段式端到端,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全局打通,无需多模块转接处理,是实现低时延响应的关键技术基础。作为其算力支撑的征程®6P芯片,拥有560TOPS的超强算力和4核Nash架构BPU,为复杂场景的感知与决策提供了硬件保障。这种软硬结合的全栈开发模式,也是地平线区别于部分厂商的核心优势。从实际试驾体验来看,这套系统的整体运行还比较流畅。

当然,也有小插曲。比如,起步时有点儿猛,给人一种怕跟不上前车的感觉。比如,掉头时安全员提前说了可能要人工接管,最后倒是也完成了,就是有种手忙脚乱的感觉。我问了工作人员,说如果掉头的空间大一些,表现会更好。这说明系统在一些场景下的泛化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发布于 2025-10-04 13:47
收藏
1
上一篇:地平线 西之绝境IGN评测荣获9分,当之无愧的佳作! 下一篇:本田买发动机送车大揭秘,发动机如此卓越,为何我们不能直接“抄”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