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食物误吞引食道危机,医生巧用内镜微创“口”下切除解救

这是一个关于利用内镜技术治疗食道堵塞的案例描述。我可以将其扩展成一个更详细的新闻稿或健康科普文章:
---
"标题:“巨无霸”汉堡卡喉?医生妙手内镜下经口微创切除食道堵塞"
"(副标题:现代医学技术为“吃撑”或“不慎”带来的紧急救援)"
"正文:"
近日,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因在聚餐时匆忙进食,不慎将一个“巨无霸”汉堡的大部分吞入腹中。起初,他只觉得喉咙有些不适,但很快便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甚至呼吸不畅的危急症状。在家人的紧急陪同下,他迅速赶往医院急诊科。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患者为食道异物堵塞,堵塞物正是那块未能完全下行的汉堡,其巨大的体积和复杂的结构(可能包含面包、肉饼、生菜、酱料等)对食道造成了严重的压迫和刺激,甚至有引发食道穿孔、出血或感染的潜在风险。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处理。
考虑到患者症状危急且异物体积较大,急诊外科与消化内科医生迅速制定了一个精准的微创治疗方案——"内镜下异物取出术"。
手术在消化内镜中心进行。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被放置在检查床上。医生通过口腔插入一条灵活可弯曲、带有高清摄像头和操作器械的电子内镜。在内镜的指引下

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军网

“快来看,这个瘤子有手掌那么大,比食管都大,怎么取出来的?”前不久,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检查室里,一个从嘴巴里取出,重约155克、长近19厘米、直径近5.5厘米的大肿瘤引起在场医患人员的好奇和惊叹。

专家们正在实施手术

原来,这是该内镜中心副主任柏健鹰和樊超强教授利用内镜微创技术,为一名43岁男子不开刀就轻松去除的食管巨大肿物。患者术后一周即可进食流质食物,半个月就康复出院,颈部未留下任何创口。

患者陆先生从今年9月初开始感觉喉咙部有异物感和哽噎感,并且疼痛,随后症状逐渐加重,难以正常进食,体重下降20多斤。11月初到医院经胃镜和CT检查发现食管有20厘米长的巨大包块,这么大的包块在内镜下切除几乎是不可能的,按常规只能做开胸切除。但陆先生觉得自己还年轻,对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疼痛、食管瘘、狭窄等风险难以接受。针对陆先生的病情和需求,新桥医院消化科组织专家反复会诊研究和进一步的检查后,最后决定行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治疗。

手术中,经胃镜看到食管腔内一巨大圆柱形粗蒂瘤体,蒂部位于食管入口,距离门齿约16cm,蒂部直径约2.5cm,瘤体延伸至贲门,瘤体占据了食管绝大部分官腔,瘤体末端水肿糜烂,胃腔里有暗红色和咖啡色液体。专家们在完全搞清楚瘤体的状况后,顺利完成黏膜下剥离(ESD)瘤体、创面止血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该科柏健鹰副主任和樊超强医生一气呵成,仅10分钟就将整个瘤子完整切除下来。但紧接着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因为瘤体粗的部分直径有5公分,而食道狭窄的部位只有2.5公分左右,常规的圈套器套住一端根本没办法拖出来。考虑到这个病变是良性的可能性非常大,经过现场分析讨论,最后将肿瘤的根部到顶端纵行的剖开,分成两部分将这个“巨无霸”拖出。术后病理诊断是良性的食管血管纤维性肿瘤。

图为医生在为术后患者查房

据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柏健鹰教授介绍,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消化内镜下微创技术因具有不开刀、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现已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及食道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建议市民每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消化道癌病死率的主要途径。

发布于 2025-09-29 15:31
收藏
1
上一篇:天热了,为家人烹饪鲜嫩口蘑,营养高香炒美味,共享夏日餐桌幸福时光 下一篇:品鉴珍宝,你觉得这些宝贝的品质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