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县城,2元出租车下的幸福生活密码
你提到的这个情况听起来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发展经济学和社会幸福研究中一个常被讨论的现象:"经济指标(如人均GDP、收入水平)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甘肃小县城,出租车2元,经济落后但幸福指数高”的情景可能包含的几个层面:
1. "“经济落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绝对落后:" 可能指该县在甘肃省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人均GDP、工业产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如网络、交通干道等)可能不如发达地区。
"相对富裕(本地视角):" 相对于过去,或者相对于当地的主要生活成本,2元/公里的出租车费可能意味着极其低廉的交通成本,这对于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负担是极小的。这可能反映了当地较低的生活成本和物价水平。
2. "“出租车2元”的深层含义:"
"极低的生活成本:" 这可能是当地经济落后、物价普遍较低的最直观体现。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虽然不高,但日常必需品(如食品、住房、交通)的价格远低于大城市。2元能打一段相当远的距离,这极大地便利了居民出行,降低了生活成本。
"政府补贴或地方政策:" 不排除当地政府为了扶持经济、减轻居民负担或
相关内容:

芒果旅行日记:中国有很多地方,经济虽很落后,物价却奇高,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经济落后物价也便宜,比如甘肃省的夏河县,这里的出租车只要2元,可以去县城任何一个地方,是我坐过最便宜的出租车,而且这个价格10年未变。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州,与青海省同仁市、循化县、泽库县相邻,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海拔在3000-3800米之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以藏族为主,此外还有汉族、回族等民族。

长期以来,夏河县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其所在的甘南州,是甘肃经济排名最末位的州(市),而夏河县直到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不过夏河县经济虽然落后,本地人幸福生活指数却比较高,人们的面容比较安静祥和。


记得2012年第一次到夏河时,向客栈老板打听如何前往拉卜楞寺比较方便,他说打的士最方便,2元就可以到达。后来才知道在夏河县城无论去哪里,都是2元,路上看到有同方向的客人,也会载客,属于拼车形式,方便又便宜。


县城里吃饭住宿的地方价格也不贵,尤其是本地藏民常去的一些小餐馆,便宜又好吃。去过西藏几次,一直觉得藏餐不符合我的口味,尤其是糌粑、酸奶泡饭、酥油茶泡饭等,因此每次到拉萨大多都吃的川菜。不过这次到夏河吃过一次藏餐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是一位驴友推荐的尕困和烤巴勒,味道很好,浓浓的羊肉香味,吃了还吃,所以第二天又去吃了一顿。



夏河县城不大,主街一眼可以望到尽头,城西处便是著名的“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处于峡谷之中,寺前大夏河蜿蜒流淌,河对岸是连绵的山峰,半山处有一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拉卜楞寺全景,日落时分金色的阳光洒落在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派安静祥和。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我到达时刚好遇到寺院一年一度的法会,周边的藏民齐聚于此,非常热闹,跟着藏民沿着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道边转动经筒边往前走,感觉天地清明了不少。


寺院的后山有一片和缓的小山坡,很多藏民在这里或坐着或躺着发呆,晒太阳。我爬到最高处找了块石头坐着,旁边是一位藏族大哥带着一个小女孩,脸上呈现着高原地区特有的高原红,小女孩对着我笑了笑,一脸的天真无邪,大哥则笑得一脸的憨厚。在这里,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善意,面容和善,让人感觉温暖。


夏河县除了拉卜楞寺,还有八角城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座始建于汉代的军事重镇,空中俯瞰有八个角,像一朵巨大的花瓣,唐宋时期这里一直都是军事重镇、交通要塞,如今成为一处遗址,渐渐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从夏河到八角城的路上有两个景点非常有特色:白石崖溶洞和白石崖寺。白石崖溶洞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溶洞,伸手不见五指,里面都是石头,又湿又滑洞口处非常狭窄,只能爬着进入,里面别有洞天,居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湖泊,深不见底,据说可以连通到青海。


白石崖寺建于白石崖下,是藏区少见的有女活佛的寺院,据说鼎盛时期僧众达到上万人,文G时全寺毁灭,后来重建,只是规模和人数已大不如前。


夏河,一座美丽的小县城,经济虽然落后,幸福指数却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