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市场风云突变,门店台次全线下滑,大混战一触即发!
这确实是当前中国轮胎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门店台次(指轮胎零售终端的销售点或品牌专柜数量)的全面下滑,预示着轮胎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混战已然来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门店台次下滑的原因:"
1. "渠道整合与转型:"
"品牌自建渠道:" 大型轮胎品牌(如米其林、固特异、马牌、赛轮、玲珑等)纷纷加强直营或加盟店建设,减少对传统经销商的过度依赖,直接触达消费者,抢占原本属于经销商的台次。
"电商平台冲击:" 线上渠道(包括品牌自营电商、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垂直轮胎电商)的发展,分流了大量线下客流,尤其对于标准化的乘用车轮胎,线上购买性价比高、选择多,进一步压缩了线下门店的生存空间。
"经销商转型困难:" 部分传统经销商缺乏品牌、资金、运营能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被淘汰或被迫转型。
2. "市场饱和与出清:"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部分区域市场可能已经达到饱和,新增门店空间有限,同时一些低效或无效的门店被淘汰。
3. "消费习惯改变:"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线上比价
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全球轮胎业最大的市场不在原配端,而是替换后市场。
聚焦到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尤其是国内后市场2025年最新趋势演变,在抵达车主用户之前,轮胎作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板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混战。
01 上半年轮胎店销售下降7%…
纵观全球,汽车后市场近年来略显疲态,2024年,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总营收达82456.68亿元,同比下降5.07%,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且区域分化明显。
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增速也出现放缓,2024年整体营收同比仅增长 2%。其中乘用车零部件市场增长7.7%,商用车零部件市场下降1.0%。

相比之下,全球轮胎轮毂板块经历产能出清,头部集中趋势加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4.5%。
然而在国内,据F6汽车科技对全国上万家门店调研,2025年各类型门店台次全线下滑,其中轮胎店下降了7%,很大程度是因为新能源车轮胎业务爆发点还没到。
积极的一面是,相较2022年,2025年乘用车轮胎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原因在于其毛利相对更高,新生代车主对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
01 综修店入局轮胎生意
在轮胎终端销售下滑的大背景下,轮胎后市场2025年呈现了更加复杂的发展趋势,除了电商平台抢夺市场,汽修连锁也瞄向轮胎业务,对传统轮胎渠道及轮胎店来说都是极大冲击。
轮胎品类曾经因为电商和省代的价格战而陷入内卷,易损件渠道商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按照传统的毛利模式,具有重资产属性的轮胎原本并非理想的选择。
过去,轮胎店和综合维修店界限分明,但电车的普及彻底打破了这条分界线。

当下,燃油车平均车龄7年+,轮胎底盘已到更换高峰期;另一方面,轮胎底盘是横跨燃油车、新能源车的项目,并且,车主对此类项目更有感知,更容易产生信任。
对一般汽修店而言,单一的保养业务已经无法支撑门店的生存,轮胎和底盘项目成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为了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易损件渠道商密集地与轮胎厂商和大批发商对接,布局轮胎品类。
以汽服连锁为例,根据兔师傅、小拇指公开披露的信息,近几年在轮胎业务上均有突出成绩。
据悉,兔师傅导入轮胎项目一年有余,去年每月轮胎销量稳定在16000-17000条,单店最高产值从40万提升到60+万,补胎业务50%为新客户,换胎业务30%为新客户。
小拇指2024年的轮胎业绩同比增长68%,与此同时,在小拇指大力推动的直供体系中,轮胎也是非常关键的板块。
03 新能源汽车爆增带来的喜与忧
轮胎替换市场面临最大的新形势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首先是对轮胎替换需求的冲击。
2024年燃油车报废量突破500万辆,2025年预计将攀升至700万辆。两年内,总计将有1200万辆燃油车退出市场。这些车辆被新车或者电车取代之后,在短期内基本不会与轮胎后市场产生关联。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破10%在即,整个后市场转型成“生存题”。

2025上半年,进入独立售后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8.9%,且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突破临界点,独立售后市场的新能源维保包括对轮胎的需求将进入加速释放期。
新能源车辆增重以及静音需求使得轮胎的更换周期从燃油车时代的4.5年缩短至3.8年,这一变化重新赋予了轮胎增长的潜力。
同时,新一代车主对轮胎性能、品牌认知以及轮毂个性化需求显著提高,无论是传统轮胎店,还是汽修店,都需要从服务70后-80后的“满足刚需”思维,转变为迎合年轻车主的“个性需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