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生学车遭遇怒吼,教练严厉让众多网友感同身受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心疼和共鸣的情况。19岁正值青春年华,学车本应是掌握一项独立技能、增加生活便利性的过程,却遭遇如此负面情绪化的对待,不仅打击了学车的积极性,更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很多网友都有类似的切身体会,这恰恰说明了:
1. "学车教练的重要性:" 教练的态度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体验和效率。一个耐心、专业、积极的教练能激发学员的信心,而一个急躁、粗暴、缺乏耐心的教练则可能彻底摧毁学员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2. "沟通和理解缺失:" 很多教练可能过于专注于技术教学,而忽略了学员(尤其是年轻学员)的心理感受和情绪需求。有效的沟通,理解学员可能存在的紧张、笨拙或挫败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3. "行业规范和培训问题:" 这种情况也反映出部分驾校在教练选拔、培训和管理的环节可能存在不足。教练不仅需要驾驶技术过硬,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学员的心理脆弱性:" 对于19岁的女生(以及很多年轻学员),学习一项新技能本身就伴随着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外界的负面评价,特别是来自权威人物的严厉指责,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
"对于这位19岁的女生,以及所有有类似经历的网友:"
"感到受伤是正常的:" 不要责怪自己为什么
相关内容:
成都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学车时被教练大声吼骂,回家后情绪崩溃、哭着说再也不想练车了。这件事让大家产生了激烈讨论:学车到底该不该被骂?骂人的教练到底是“严师”还是“恶语相向”?

付同学今年8月在成都一家叫“路安铄辰驾校”的地方报了名,学费1800元。(我对这个价格产生了严重怀疑,现在还有这么低价格的驾校吗?)她爸爸说,当时驾校明确承诺:“教练态度好,不会打骂人。”正是冲着这一点,他们才选择这家驾校。
可第一次上车练习就出了问题。当天下午,付同学回到家,眼圈发红,一句话也不说,最后才哭着说出实情:教练在车上对她大吼大叫,语气凶狠,让她吓得手足无措,只想逃离训练场。

家长得知后很生气,立刻联系驾校要求退费。可驾校却提出一个条件:可以退钱,但必须先把付同学已经通过的科目一成绩注销。这下家长更不理解了,考试是我自己考的,成绩也是正规取得的,为什么退个费还要拿成绩“抵债”?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介入,正在协调处理此事。

这件事曝光后,网友吵出了两大阵营。
有人说:“学车被骂很正常,教练也是急的,怕你开车出事害人害己。”
还有人说:“这点压力都扛不住,以后路上遇到紧急情况还不得吓晕?”在他们看来,教练骂人是“恨铁不成钢”,是负责任的表现。
但也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别把服务行业的粗暴当成敬业!”“我花钱来学车,不是来挨骂的!”尤其驾校当初承诺“不骂人”,现在反悔,等于欺骗消费者。
有网友直言:“教不会可以慢慢教,但骂人就是不对,有本事好好说话啊。”

“教练骂人”在过去确实挺普遍,很多人回忆自己学车经历,都少不了被吼几句,特别是那些教了很多遍都学不会的学员,教练恨不得都快动手了。但时代在变,驾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很少有教练会骂人了。
学车确实关乎安全,教练严格一点,大家能理解。但严格不等于发脾气、不等于人身攻击。比如方向盘打慢了,可以提醒;倒车压线了,可以指导。可如果动不动就吼“你脑子呢?”“这么笨别学了!”这就不是教学,而是情绪发泄了。
更重要的是,驾校是服务机构,学员是消费者。既然承诺了“态度好”,就应该做到。做不到,就是失信;失信,就应该承担责任。现在不仅不道歉,还要拿学员的成绩“要挟”退费,实在不合理。

驾校不能只想着赚钱,还得管好教练队伍,加强培训,提升职业素养。教练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耐心和沟通能力。
社会观念也该更新了。别再拿“骂你是为你好”当借口。真正的负责,是教会人技能,而不是吓跑人信心。
教学可以严格,但尊重是底线。
学车是为了安全上路,不是为了被训到不敢开车。
只有在一个被尊重、被鼓励的环境中,人才能真正学会驾驭方向盘,也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人生。